中國推「雙減」政策 實驗學校每天至少2小時體育課
王蕙文/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國教育政策去年出現重大改革,從以往考試成績導向,轉往「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均衡發展。推行新政策的實驗中小學校,規定每天必須至少有2小時的體育活動,這也使得專業體育老師成為市場炙手可熱的人才。
在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系擔任健美操老師的眭祿,4歲就被國家相中練習體操,在2011年東京世錦賽拿下平衡木項目的冠軍,隔年又在倫敦奧運獲得銀牌。在這間明亮通風教室裡鍛鍊筋骨的學生,完全不需要背負和眭祿當年一樣的壓力,國家近來的體育政策,是希望藉由北京冬奧所燃起的興致,在退役一流運動員的帶領下,推動全民健身的目標。
眭祿表示,以前大家可能不愛運動,也可能因為課業壓力龐大而無暇運動,不過現在大環境重視體育,加上疫情讓民眾開始更重視自身健康與抵抗力。
中國教育體系長久以來以考試成績為導向,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點,日後能考上好學校、有好出路,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就參加各種課後補習班。後遺症是青少年肥胖症、近視眼,以及對未來沉重的絕望感。
去年7月下旬,中國官方發布「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為「雙減」的教育新政策。推行新政策的實驗中小學校,規定每天必須至少有2小時的體育活動,以前動不動就被取消的體育課,現在時數變得和英文數學等主科相當。
上海小學生宋曉春表示,「跟以前相比的話,我們班裡面大部分同學體質比以前好了,就以前我們有些同學上課的時候經常會流鼻血,還有就是很多同學會生病,現在不會了。」
上海小學副校長張盟則指出,「在我看來,喜歡體育的孩子呢,相對來說他的身心會更加健康一些,而且我們也可以從預防近視率來說,得到一些比較好的反饋,喜歡體育、他參加戶外運動多,他就不太容易得到近視。」
這所中小學十年一貫制的實驗學校,目前有20名體育老師,還計畫再增聘6人。近來戶外體育活動場,還加裝照明設備,以方便學生在晚間繼續活動,顯見需求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