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港務分公司和國立東華大學能源中心等單位合作,研發全國第一台海上智能清潔機器人,透過GPS和太陽能,可清除港口海面上油污與垃圾。
花蓮港內海巡基地,研究人員放下海上智能機器人實際測試清除垃圾效果,原型機一次可蒐集三到四公斤垃圾,40公斤浮油,卸載後連續啟動。
國立東華大學能源中心主任白益豪博士表示:「透過GPS衛星定位的方式,透過我們AIoT的這些技術跟能量,然後結合綠能科技,我們可以在海上可以做垃圾,或是海上浮油的清除。」就像是家裡用的掃地機器人一樣,只是這台海上智能清潔機器人是要清潔港區海面,利用4G、5G訊號操控,榮獲經濟部工業局「5G通訊大賽」全國第三名企業最愛獎。
合作廠商陳信宏說:「中小型的好處,就是可以補足大型清潔船舶的缺點,所以我們這樣的一個設計,會讓我們可以做到Portable(便於攜帶),很容易移動在不同場域。」
花蓮港務分公司則是表示,港內環境清潔最主要是浮油清理,但以往都要使用船舶拉攔油索,不但價格昂貴且作業困難。花蓮港務分公司經理鄭景文表示:「自動巡航,還有遙控巡航幾個模式,都已經算是測試成功了,那未來有機會的話,我們可能會發展一艘比較大型的船,能夠實施真的是代替以後,人工去清理浮油的作業。」
東華大學能源中心強調,這台海上智能機器人造價約四十萬,電池可維持三到四小時,加入太陽能系統後依天氣好壞又可增加續航力,唯一要注意的是不宜超過四級風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