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委:重大兒虐多6歲以下 施虐者有2成是未滿20歲「小爸媽」

黃怡菁 邱福財 謝其文 許政俊 / 台北 高雄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人權日,監察委員王美玉指出「6歲以下幼童」是最大受害者,有兩成施虐者是未滿20歲的「小爸媽」,社區鄰里、學校輔導、公衛體系還未充分發揮社會安全網的預警機制,去年受虐兒少通報高達1.2萬人。

去年南投名間鄉一名4歲女童,被母親男友長期虐待,最後被餵食毒品不幸死亡,屍體被埋在菜園,震驚社會。監察委員王美玉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發現當初衛政單位,如果察覺到女童遲遲沒有施打預防針,進而查訪通報,就有機會阻止這起悲劇。

王美玉表示:「她有7次沒打疫苗,依照6歲(主動關懷)方案的保護,她只要沒有打疫苗要催,7次催了,都沒有去訪視,我們的安全網就像切香腸一樣,這裡一段;這裡一段;這裡一段;這裡一段;通通沒有連起來,孩子就死了。」

監委統計,2019年到2020年11月間,發生54起重大兒虐案,73.5%都是6歲以下幼童。在施虐者當中,則有兩成都是未滿20歲的「小爸媽」。監委認為,行政院推動社安網第一期計畫至今,依然沒有充分發揮預警機制。

王美玉表示:「如果發現他是需要輔導的話,馬上就要通報社政單位,但是事實上你根據他實際篩檢,通報人數只有1千多人,也就是說,在6歲以下兒童人數來看,不到0.1%。」

11月20日世界兒童人權日前夕,全國教保工會則出面抨擊,私幼「超收學生」嚴重,也會間接導致教保員將壓力、情緒發洩在幼童身上。

全國教保工會理事長簡瑞連表示:「其實爸爸媽媽自己在家裡面,帶一個、兩個就已經快要抓狂了。我要跟大家說,我到現場去看,甚至我很多工作夥伴告訴我,他的照顧不一定是1:15,他可能是1:20 、1:20、1:25,然後給他一些津貼。」

幼兒園法定師生比是1:15,全國教保工會不滿政府稽查時常打假球,甚至高雄加入準公共幼兒園,其中有三成都是違規業者。因此主張改善幼托血汗,才能進一步保護兒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