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

  • 全球兒虐事件增 疫情釀家庭經濟問題恐為主因

    |社會

    疫情造成許多家庭經濟緊張,間接導致兒童受虐事件增加。專家呼籲各國政府強化社會安全網,及早解決家庭問題,才能減少憾事發生。

  • 公共政策平台提案再修幼照法 主張提高罰鍰並納入刑罰

    |文教科技

    立法院去年才三讀修正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新法上路半年,就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主張提高10倍罰鍰並且納入刑罰。而提案才1天,就突破連署門檻。對此教育部回應,先前的修法已經兼顧比例原則以及處罰,沒必要在幼照法中增訂刑罰規定。

  • 繼父長期凌虐女童遭判4年2個月 兒虐案刑度失衡法界籲修法

    |社會

    高雄爆發嚴重虐童案,6歲女童因長期遭繼父限制飯量、打罵,甚至掐頸,2年下來體重只剩同齡兒童一半左右,高雄地院9月底依妨害幼童發育罪,判繼父4年2個月徒刑。但法界人士認為,長期虐童刑度比一般兒童傷害案還低,呼籲應修法改正。

  • 遠距教學兒虐難察覺通報減2成 社福團體憂有黑數

    |社福人權

    本土疫情爆發後,兒虐通報案件比去年同期少了兩成多,兒福聯盟、家扶基金會擔心,可能會有隱藏黑數。因為疫情期間,孩童和家人相處時間拉長,以國外來說兒虐狀況是增加的,但現在學校停課,來自老師的通報數量減少,如果孩童遭遇不當對待,比較難被發現、救援。

  • 疫情期間親子衝突增 家扶憂暑假受虐兒童黑數變多

    |社會

    疫情警戒持續,調查發現,家長育兒和工作壓力倍增,有53.5%的照顧者表示親子衝突增加,家扶基金會指出,由於學校是兒少保護通報的主力,但現在因為孩子沒有到學校上課而且將一路持續到暑假,憂心受虐黑數恐怕將會增加。全國各級學校配合延長三級警戒到7月12日,許多家長跟孩子長時間相處待在家,育兒面臨新挑戰,家扶基金會調查2323位有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發現疫情下親子相處時間平均每天增加6.9小時,53.5

  • 去年兒虐通報逾8.3萬件 平均每7-8分鐘有1名兒少被通報虐待

    |

    近期兒虐案件頻頻傳出,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去年兒虐通報案件有83000多件,比前年增加一成,平均每7到8分鐘,就有1名兒少被通報虐待或疏忽。衛福部表示,可能與新冠疫情影響家庭經濟因素有關,進一步分析,通報樣態最多者,為性虐待,占三成,其次是身體虐待,以及照顧上的疏忽。   上個月8日,南投發生3歲雙胞胎弟弟,因大小便不能自理,遭父母毆打重傷死亡。無獨有偶,新北市也發生四個月大男嬰,與酗酒家暴父親

  • 幼兒園虐童事件頻傳 家長團體籲強制裝設監視器

    |社福人權

    幼托兒虐及不當對待事件頻傳,衛福部已於今年一月要求托嬰中心必須裝監視器,影像保留30天。不過教育部管轄的幼兒園仍在評估中,多位受害家長認為,地方政府稽查不力、罰款太輕,又沒強制裝監視器,令人無力。 幼兒家長陳先生控訴,「在兩個月左右的托嬰時間,被老師其實算是長時間的施虐,然後導致說他的一些有一些腦液膜下(血腫)的狀況。」 講到一年前2個月的孩子遭托育人員施虐,陳先生情緒激動,因為沒被認定身心虐待,

  • 幼兒園、托育機構兒虐事件多 舉證不易難成案

    |

    近期幼兒園及托育機構爆出多起兒虐或不當對待事件。因為舉證不易,成案困難,12日靖娟基金會與多位立委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推動修法,維護幼童托育安全。 針對全台兒虐事件頻傳,家長求助無門成案不易,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12日在立法院召開「機構虐待難舉證、自扮柯南誰要生」記者會,家長代表也出面呼籲政府推動修法,維護幼童托育安全。 家長指出:「目前沒有法條規定幼兒園必須裝設監視器,並提供家長審查,因此所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