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堡運河開工惹爭議 預算150億美元天價且恐釀生態危機

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戰略地位重要,第一大城伊斯坦堡更控制著黑海進入地中海唯一的航道,博斯普-魯斯海峽因為航運日益繁忙,總統艾爾多安宣布啟動第二條平行水道伊斯坦堡運河的建設工程,未來分擔運量,還能刺激經濟。不過,這樣做有增加地震、破壞生態的危機,加上150億美元的天價預算,引發高度爭議。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按下啟動鈕,塞茲萊德天橋工程的地基隨即展開灌漿,宣示伊斯坦堡運河的世紀大工程開工。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表示,「我們無法關閉海峽的航道交通,我們於是想要興建一條新運河,以配合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我們把伊斯坦堡運河視為拯救伊斯坦堡未來的計畫。」

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控制著黑海通往土耳其馬爾馬拉海,再前進地中海的唯一一條航道,自古就是軍事與商業的重要咽喉,隨著航運需求日益增加,塞船嚴重,還發生過多起撞船意外。

艾爾多安早在2011年總理任內,就提出在伊斯坦堡西部,加挖一條跟博斯普魯斯海峽平行的瘋狂計畫,如今完成招標要豪砸150億美元,合台幣超過四千億,展開六年施工,新運河預計45公里長,最寬處約100多公尺,深度25公尺。

艾爾多安表示,新運河不但可以紓解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航道壓力,也能帶動周邊經濟與建設,通行後每年可以新增數十億美元的通行費與規費收入,還能增加大量工作機會。

但隔天就有反對者走上街頭,抗議運河工程通過人口稠密地區,將增加地震危機,破壞海洋生態,導致地下水鹽化,還會大量舉債讓經濟雪上加霜。

示威者亨德爾指出,「科學家和地震學家都警告,工程可能會引發地震,科學家們說,這可能會進一步破壞馬爾馬拉海和黑海的平衡。」

伊斯坦堡市長跟他所屬的反對黨,極力反對新運河工程,國內民意也陷入高度分歧,本地大銀行對融資態度保留,此外新運河對軍艦、能源等戰略項目的通行與規費,是否還受博斯普魯斯海峽原有的蒙特勒公約約束,都讓黑海周邊國家,特別是俄羅斯提高警覺。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