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不良反應年逾15000件 嚴重者甚至休克、失明

台灣每年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件數超過15000件,有些患者因為對藥物過敏,嚴重可能導致休克、失明,或者肝腎功能受損。長庚醫院醫師鐘文宏表示,亞洲國家1000人裡大約有4個人會有嚴重藥物過敏反應,如果能先採用藥物基因檢測,就能保障病患的用藥安全。

生活行動都要靠家人幫忙,黃阿姨年輕時感冒發燒,未料在醫院打了退燒針後,引發藥物過敏反應,也就是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不但黏膜組織潰爛,現在也近乎全盲。
 
另外一位鄭先生的女兒也因為得了流感吃藥,結果疑似藥物傷害,住院一個禮拜就收到五次女兒的命危通知。

病友家屬鄭緯騰說:「病危通知一來,那我太太就到旁邊去哭,可能這個藥你吃沒有問題,但是你可能對某些藥的代謝有問題,就是說你吃了以後它一直累積,累積到某一定的量以後,才會產生這個嚴重藥物過敏。」

台灣每年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件數超過15000件,長庚醫院醫師鐘文宏指出,亞洲國家因為基因體質關係,藥物過敏盛行率比歐美國家還高,1000人裡大約有4個人會有嚴重的過敏反應;尤其癲癇,或者降尿酸的藥物發生頻率會更高一點。

長庚醫院醫師鐘文宏解釋,「產生藥物過敏的藥物很多種,那麼台灣比較常見的幾個癲癇藥物、降尿酸藥物,陸續我們都有找出這樣的基因,很強的一個基因標誌。在未來如果我們可以推行用藥前基因篩檢,當然可以預防有些病患,因為吃藥產生嚴重後遺症。」

鐘文宏醫師表示,藥物不良反應最嚴重可能導致休克,許多病友在發病階段就得面對龐大的醫療費用壓力。如果採取用藥基因篩檢程序簡易,不須抽血,只要刮取完口腔黏膜細胞,將檢體送到實驗室做基因定序,就能讓病患了解自身對藥物的代謝狀況。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