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數學缺鑑別度 命題審題遭疑有疏漏

今年大學學測,數學科命題不符規劃,鑑別度不足、命題與審題的專業都引發外界質疑。有高中老師指出,這麼多年來對出題教授是否了解高中教學,以及審題機制一直存在問號。希望之後命題審題的過程能更公開透明。

社會科3題送6分。數學有1.4萬名考生拿到15級分。國文頂標和前標都是13分。今年學測這三科的命題和審題遭質疑有疏漏。全教總高級中等學校委員會副主委臧俊維表示,「我們認為學生所能夠獲取的知識,或是他們的生活經驗。我們發現到出題團隊對於這方面可能會有點落差。」

全教總指出,多年來呼籲大考中心讓命題審題過程更公開透明未果。直到24號大考中心公布成績的記者會才得知,七成題目來自題庫,三成為自命題,再由高中老師審題。高中與大一新生試測,但比如多少人參與這些還是無從得知。大考中心董事長薛富盛則以數學科為例,高分群鑑別不足的題目皆為自命題,未來將提升題庫試題比例。大考中心董事長薛富盛解釋,「70%可能還不夠,既然它能等於說它命中的,所謂難易度是比較可靠,所以這一塊應該還有增加的空間。」

大考中心坦承疏漏,主任張茂桂因而請辭獲准。不過有高中老師認為,去年和今年的數學很用心,沒有刁難計算。很多人認為的沒鑑別度,是認為學生都會選填同樣的熱門校系。高中數學老師吳銘祥說:「所以我覺得鑑別度這件事情,應該要從另外一個層面去思考一下,就是說學生的性向,他能不能趕快去把他發展出來。而不是單一15級分就一定要選什麼科系這樣。」
 
學測是甄選門檻,是檢核基本學力的工具。吳銘祥認為,學生要被大學鑑別出來,是在二階時展現出性向與特質,並非只靠分數。
 
1582630393o.jpg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