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18研發經費占比低 科技部努力爭取

基礎科學研究是許多創新發展的根基,但台灣在2018年所投入的基礎研發經費遠比日本、韓國還要更低。因此科技部爭取基礎科研經費,要獨立編列。

科技部長陳良基說:「(像是)黑洞,其實我們科技部投了快10年以上,才慢慢有這個成效出來,還有一塊就是智慧機械,不要忘記,它一定是很多的人力帶著這些研究出去。」

回顧上任近三年期間,科技部各項計畫成果,包含「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福衛七號還有國造海研船,科技部長陳良基更暢談未來的科研方向:「我們下一波的半導體強化,我們會嘗試說,在國內設幾個重要的半導體創新研究中心的方式,讓這些群聚的效益可以加大,所以每一個中心可能會有一些,設定一些不同的優勢的型態。」

1579498142v.jpg

半導體技術發展,可望投入太空、量子電腦和人工智慧等應用領域,但前提是要先有好人才和科研環境佈建。只不過,以近幾年基礎研究投資,占全國研發經費比率來看,美國、日本、南韓都超過10%,台灣卻是逐年調降,2018年更是創新低。

陳良基指出:「我們看起來跟它(韓國)差了7%,可是這7%,不要忘記說韓國的GDP是比我們高,(舉例)教授做創新點子,一個計畫一年不過就一兩百萬,所以當我少了10億的話,相當於就少掉一千個教授的基礎研究的計畫,今年我們希望提升40億,就是把它拉到將近300億,(希望)那接下來每年能夠10%成長。」

1579498148m.jpg

爭取經費同時,科技部也推動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前進海外攬才,還補助大學校院,培養優秀優秀博士生,每年提供300位博士生,月領補助4萬,也提出學生和產業媒合等方案,希望能培養並留住更多優秀人才、帶動產業發展。但在總統大選落幕後,未來的內閣改組,陳良基能否繼續帶領科技部前進?對此,陳良基只回應指出,依規定,任期到5月19號,能做的事情並不多,也希望能盡快回歸。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