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小黑熊野放後 監測影像顯示適應佳
林曉慧 沈志明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去年七月在花蓮南安發現的小黑熊,今年四月底野放,黑熊保育協會公布小黑熊的監測影像指出,小黑熊毛色漂亮,和其他熊相處良好,野放算是成功。
靠近自動攝影機聞一聞,鏡頭因而起霧,南安小黑熊野放四個月後,首度被自動攝影機捕捉到身影,保育團隊那時感到如釋重負。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黃美秀表,「我看到耳標的時候,我整個都快哭出來了,然後還再次確認那個耳標,真的是黃色是在左邊還是右邊,結果去對資料真的在左邊,那麼小的熊也應該只有牠而已,因為野外的熊不會自己掛耳標。」
追蹤的頸圈在野放後脫落,小黑熊行蹤成謎,一度讓保育界很擔心,但看到鏡頭前的她頭好壯壯,九月和十月還多次被拍到與其他熊在山林間奔跑,野放半年後,黃美秀和團隊大聲說,小黑熊過得很好。
黃美秀說,「毛色非常亮麗,稍微瘦了一點,總要減個肥嘛,選擇在一個懸崖峭壁的地方過夜,可是卻很乾燥,也突顯說牠有能力選擇牠自己覺得安全的地方(睡覺)。」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學者Dave Garshelis說,「要拍到最後這些影像,是最艱難的部分,這需要很多黑熊的生態保育知識,包括要去哪裡放攝影機才能有這些監控資訊,我認為這是重要的內容之一。」
來台舉行工作坊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學者,高度肯定台灣保育黑熊的努力與專業,而黃美秀說,將持續監測計畫,至少一到兩年,還有機會再看到小熊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