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癌症登記資料庫至今40年 是亞洲先驅
賴淑敏 彭耀祖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設全國癌症登記資料庫至今40年,是亞洲先驅,衛福部舉辦台灣癌症登記國際研討會,邀請國際專家分享經驗,也希望未來利用大數據資料,找尋新的防治方向。
癌症已連續36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且癌症新發生人數逐年上升,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105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0萬5千多人,比前一年增加600多人,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一人罹癌,其實這些癌登資料的建立,都要歸功於首創醫院癌症登記的前台北榮總癌病中心主任陳光耀。
陳光耀說,「我們醫生很重要的就是要知道這個病人究竟有沒有復發、有沒有死亡,所以一定要病人要回來,那這個都是要人力的。」
台灣在民國68年建置全國性癌症登記資料庫,至今40年,是亞洲先驅,癌症登記資料完整率達98%,品質與歐美先進國家相當,尤其癌症期別登錄和存活率,可作為政府癌症防治政策評估,例如大腸癌發生人數、雖然已經11年位居第一,但人數連續兩年下降,顯示民眾參與大腸癌篩檢已有明顯效果。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就是因為篩檢的成功,所以呢像那個瘜肉我們早期的測出以後,大腸癌的發生就減少了。」
國健署週末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9年台灣癌症登記國際研討會,除了邀請國際癌登領袖來台分享經驗,也期盼未來應用癌登大數據,開創癌症防治新方向。
癌症已連續36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且癌症新發生人數逐年上升,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105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0萬5千多人,比前一年增加600多人,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一人罹癌,其實這些癌登資料的建立,都要歸功於首創醫院癌症登記的前台北榮總癌病中心主任陳光耀。
陳光耀說,「我們醫生很重要的就是要知道這個病人究竟有沒有復發、有沒有死亡,所以一定要病人要回來,那這個都是要人力的。」
台灣在民國68年建置全國性癌症登記資料庫,至今40年,是亞洲先驅,癌症登記資料完整率達98%,品質與歐美先進國家相當,尤其癌症期別登錄和存活率,可作為政府癌症防治政策評估,例如大腸癌發生人數、雖然已經11年位居第一,但人數連續兩年下降,顯示民眾參與大腸癌篩檢已有明顯效果。
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就是因為篩檢的成功,所以呢像那個瘜肉我們早期的測出以後,大腸癌的發生就減少了。」
國健署週末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9年台灣癌症登記國際研討會,除了邀請國際癌登領袖來台分享經驗,也期盼未來應用癌登大數據,開創癌症防治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