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若食傷濟紅肉.卵 恐驚會有心血管疾病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年來,學術界發見講,咱腸仔內的菌所產生的「氧化三甲胺」這款成份,嘛佮高血油、高血壓仝款,是造成心血管的症頭,一項重要的原因。抑科技部嘛委託臺灣大學,研究出來講,食臊的人體內產生出來的「氧化三甲胺」,竟然是食素的人的十倍遮濟。講著欲壓制「氧化三甲胺」會產生者,學者是講,加食寡蒜頭,應該是對身體較有利。
頂級牛排、紅肉料理,讓人垂涎欲滴,但國際學界研究發現,如果吃太多紅肉和蛋等含有肉鹼和膽鹼的食物,那可能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
==台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 吳明賢==
食物裡面的紅肉 跟蛋
透過我們的腸道菌
先產生三甲胺
然後再經過肝臟的酵素
變成氧化三甲胺
濃度過高的時候
它會導致冠狀動脈硬化
也會促進血小板凝集
那這會導致冠狀動脈的阻塞
甚至發生心肌梗塞
學者指出,含有肉鹼、膽鹼的食物,被部分腸內菌分解為三甲胺,接下來,經由肝臟的黃素單氧化酶作用後,會形成氧化三甲胺。如果血液中,長期累積高濃度的氧化三甲胺,會使得血管壁的巨噬細胞堆積等狀況發生,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在去年,開發了口服肉鹼耐量試驗,發現葷食者產生氧化三甲胺的機率,比素食者高出10倍。如果體內濃度過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 沈立言==
的確是可以影響到腸道菌的
一個菌相的生成
那就可以抑制三甲胺的一個形成
然後 就可以抑制在肝臟裡面
代謝成為氧化三甲胺
研究團隊指出,要抑制氧化三甲胺生成,大蒜素是好選擇。以60公斤民眾來說,每天可以吃5-15克生大蒜預防。目前相關研究,正試驗在心血管病人的臨床實驗,未來將進一步結合藥物和益生菌等領域,希望能開發新型態的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治療方式。
記者 曹晏郡 陳信隆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