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台南孔廟古蹟修復意外發現「匾中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台南孔廟大成殿,將近200年歷史的道光御匾「聖協時中」,透過現代化儀器檢測,竟然發現御匾下方,還有一面匾。而學者透過X光來重組,將這匾中匾的真相,呈現在世人眼前。

台南孔廟8面清代御匾,去年配合孔廟古蹟修復才卸下,沒想到卻意外發現,其中一塊道光御匾「聖協時中」,下面居然還有一塊匾。學者研判,當時的工匠應該是用舊匾翻新,以當時皇帝最大的年代,這恐怕是欺君之罪。

一貫道天皇學院助理教授林仁政表示,「可能是地方官員的便宜行事,就是反正台灣喔離北京那麼遠,我拿一個匾重新做,要不是現在兩百多年後被我們查出來,誰知道?」

檢測團隊利用X光拼接拍攝方式,共拍攝86張照片,才將舊匾拼接出來,下面的4個字是「天衡保軸」,字義大約是讚美至聖先師孔子的美德。而學者研判舊匾原本應該是以陰刻方式雕刻,後來為了重製御匾,匠師用木灰填補文字凹陷處後,再把文字釘在匾板上。但沒想到200多年後,這個秘密才被發現。

林仁政說:「送來的是臨摹的紙本的宣紙,畫的四個字(聖協時中),文獻是記載由地方官員擇良匠來製作匾額。」

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說:「用科學的鑑定,一來是為了這八塊御匾永續的保存,二來現在是台南市的重要古物,請學者專家來做相關的調查研究,以便於今年能夠送到中央去申請重要的國寶。」

道光皇帝是清朝出了名的節省皇帝,是不是朝廷授意?或是御匾比起一般匾額規格更大,素材不好找因此才再利用?這些謎團,有待文史學界蒐集更多資料後,或許能解開。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