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將會在六月底召開年會,決定今年新增的世界文化遺產清單。而位於日本、大阪,包含仁德天皇陵墓在內的古墓群,還有韓國的儒家書院都分別獲得推薦,可望能順利申請通過。 大阪府堺市的大仙公園,遊客跟導覽義工高喊萬歲,慶祝對面的仁德天皇陵,以及當地的百舌鳥及古市古墳群,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諮詢機構ICOMOS推薦,將在今年七月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將是日本的皇陵,首次成為世界遺產,也是令和時代第一,以及大阪府第一個世界遺產。 這個古墓群興建於西元四世紀後期到五世紀後半期,共有49座古墳,以墳丘長達486公尺、全球最大的仁德天皇皇陵古墳為首,特色是前方後圓的特殊形狀,另外還有前方後圓的應神天皇陵,以及許多數十公尺規模,大小不一的圓墳,推測是天皇的親戚與僕人,墳墓大小與形狀反應出當時的權力跟階級。 日本文化廳官員表示,「那個時代埋葬物品的傳統,以當時的政治、社會階級構造,都透過古墳群具體呈現。」 鏡頭轉到南韓,李氏朝鮮時代分散在全國各地,名家學者對儒生傳授孔子學說的九座儒家書院,也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諮詢機構ICOMOS推薦,同樣將在今年七月登錄,成為南韓第14個世界文化遺產。 南韓的儒家書院出現在西元1392年到1910年之間,當局2015年第一次申請為世界遺產,但因無法舉證跟中國與日本儒家書院的顯著不同,沒有成功,但韓方沒有放棄,做足各項準備,今年一月再次提出申請,終於列入預備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