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大肚區「石砌牆」 先民防洪就地取材

黃千容 賴世杰 / 台中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中市大肚區大東里保留一座大約一公里長的完整石砌牆,材料採用大小卵石及砂土,是先民就地取材進行的堤防工程,時間可推估到日治時期。學者專家認為這是台灣已少見的地景建物,當地居民也希望能透過文資保存,留下先民的智慧。

將近一公里長的石砌牆,有著台中市大肚區大東里居民的兒時記憶。台中市大肚區大東里居民趙先生回憶,「大水時我父親都會半夜起來擋水,不然會淹進家裡。整條河道都用石頭堆砌比較不會淹到水。」

居民憶兒時,父祖輩在大水來時就是靠著這片石砌牆保住家園財產性命,南華大學景觀建築系教授朱世雲到社區時曾驚訝指出這樣長的石砌牆在台灣已不多見,居民也希望能透過文資保存的途徑保住先民的智慧。

台中市大肚區大東里長趙政忠表示,「(在地)現有的東西、這些石頭,聽那些耆老說完全都是從大肚山下大雨沖下來,(石砌牆)大約總長一公里啦。現在台灣全省要找這麼高這麼漂亮的石護岸,目前應該是找不到啦。」

台中市大肚區大東里內長達一公里的石砌牆,使用大水時山上流下的大小卵石及泥砂就地取材、堆砌成堅固的堤岸,協助社區營造的社規師專案經理指出這樣的工法現在幾乎沒有工匠會做,若能成功保存將有其文化歷史的價值。

台中市社區規劃師專案經理何佳燕認為,「它在堆砌的時候有堆疊跟坎合,現在要找到這樣的師傅幾乎應該是非常困難。(石砌牆)你還是可以看到過去聚落人跟人之間的凝聚力,互相協助的那個力量。」

對照已經遭毀損的石砌牆,台中市大肚區大東里居民希望能保留這最後的一公里,未來將透過文化地景提報留下當年村里合作、共同對抗天災的見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