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癌症免疫療法藥物將納健保

全民健保藥物共同擬定會議,通過首例免疫療法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案,對象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預估100位患者受惠,每人一年可省165萬藥費;另外醫界也爭取肺癌給付標準,希望比照國外「有效再給付」模式,仍待健保署討論。

肺癌已連續八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位,去年共奪走9235條人命,死亡率近四成,為了讓晚期肺癌患者多一種治療生機,國內肺癌相關五大團體向健保署提出建議,讓癌症免疫療法新藥,採取「有效再給付」模式,也就是癌友試吃3個月,不管有無效果,均由藥廠負責藥費,如果有效,健保則由第4個月起納入給付。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前三個月將近有30%的病人,就會顯示他對免疫治療,是沒有效果的,全部的患者這個藥費,都是由廠商來負責的話,那我們就可以讓健保,前面這三個月就省下來了嘛!」

醫師表示,不少晚期肺癌患者轉移到腦部、肝臟等,即使符合標靶藥物,用藥一年後,還是可能因抗藥性而治療失敗,所幸臨床發現,免疫療法可以補足這一塊,有兩成晚期癌友,可存活超過兩年,未來若納入健保給付,每人每年就可省下三、四百萬元藥費,約有2千人到2千5百位患者受惠。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戴雪詠說,「怎麼樣找出那個正確的病人,就是有效的治療族群,目前醫學會他們,也有不同的意見,那我們也在諮詢我們的專家,也在蒐集國際的資料。」

健保署回應表示,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可行性,而健保藥物共同擬定會議日前也通過、首例免疫療法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案,適用對象為晚期黑色素瘤,第一線藥物無效者,預估有100位患者受惠,每人每年可省下165萬元藥費。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