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提案連署 托育補助直接給家長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行政院因應少子女化對策,將推出「建立托育公共及準公共化機制」,由政府協助支付每月6千元到一萬元不等費用,給保母或托育中心,以減輕育兒家庭負擔;不過,有民眾發起連署,認為不如直接補助給家長,免去繁複的申請手續。
為了減輕育兒家庭的負擔、政府未來將針對家有0到2歲嬰幼兒送托的家庭,由政府協助支付每個月6000元到一萬元不等費用給機構。但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認為恐怕會衍生托育契約等問題,提案民眾認為,既然受益是家長,不如直接補助家長,提案短短三天連署就破萬人。
有家長認為,「最直接的就是補助給家長,因為其實家庭還有很多其他的花費。」也有家長認為,「為什麼不是一開始就想比較完善的?而不是就是0到2歲現在有了,到了2歲、4歲又是父母的問題?」
不少家長認為,政府補助缺乏通盤考量,補助給托嬰機構,有可能像台北市計畫提高補助私幼學費,卻有私幼變相趁機漲價,衍生出類似後遺症;衛福部則回應,會持續蒐集民眾意見,進行評估。
衛福部社家署署長簡慧娟表示,「因為我們給了托育服務提供者,這邊我們等於是政府跟他簽約,那我們就可以要求他一些品質的管控,或者是可以對這些業者有一些的要求。」
衛福部表示,當初補助機構的發想,是政府向機構「購買托育服務」的概念,也是希望藉此對機構或保母進行管理,對於民眾連署將持續關注,做為未來政策的參考。
為了減輕育兒家庭的負擔、政府未來將針對家有0到2歲嬰幼兒送托的家庭,由政府協助支付每個月6000元到一萬元不等費用給機構。但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認為恐怕會衍生托育契約等問題,提案民眾認為,既然受益是家長,不如直接補助家長,提案短短三天連署就破萬人。
有家長認為,「最直接的就是補助給家長,因為其實家庭還有很多其他的花費。」也有家長認為,「為什麼不是一開始就想比較完善的?而不是就是0到2歲現在有了,到了2歲、4歲又是父母的問題?」
不少家長認為,政府補助缺乏通盤考量,補助給托嬰機構,有可能像台北市計畫提高補助私幼學費,卻有私幼變相趁機漲價,衍生出類似後遺症;衛福部則回應,會持續蒐集民眾意見,進行評估。
衛福部社家署署長簡慧娟表示,「因為我們給了托育服務提供者,這邊我們等於是政府跟他簽約,那我們就可以要求他一些品質的管控,或者是可以對這些業者有一些的要求。」
衛福部表示,當初補助機構的發想,是政府向機構「購買托育服務」的概念,也是希望藉此對機構或保母進行管理,對於民眾連署將持續關注,做為未來政策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