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公共化托育8月上路 衛福部:2個月緩衝期

黃怡菁 郭俊麟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行政院托育補助政策,8月1號就要上路,但遭到質疑,政策宣布到實施不到一週,目前都還沒有任何保母和私立托嬰中心與政府簽約「準公共化」,因為連契約內容都還沒定案。衛福部回應,保母或機構本來就要等到政策上路才開始簽約,但會有兩個月的緩衝期,9月30號之前簽約,每月六千元的補助會再補還給家長。

行政院推出托育補助,家長若把0到2歲孩童,送到和政府簽約的準公共化保母或私托照顧,一般家庭每月可領補助六千元,但8月1號即將上路,宣布到實施連一週的時間都不到,遭國民黨立委質疑政策是為年底選情才草率上路。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指出,「第一個我們發現,他沒有準備好的地方是,連現在這一些跟保母要簽約的內容,都還沒有定案,結果我們這幾天看到的是,一家、一個人都沒有簽約,就要上路。」
 
國民黨立委陳宜民則說,「會讓大家覺得好像是選舉到了,又開始撒錢,都沒有好好的規劃。」

立委指出,目前「準公共化」保母、托嬰中心的費用標準怎麼收取,家長一無所知,而契約內容還沒定案,目前也都還沒有保母、機構和政府簽約,加入準公共化;如果家長想在八月領取補助,也還不知道可以將幼兒送去哪裡托育。衛福部社家署說,補助政策將有兩個月的緩衝期,保母或機構只要在9月30號之前簽約準公共化,政府十月會再將每月六千元補助,匯還給家長。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祝健芳回應,「這真的不用擔心,有兩個月的緩衝期,後續到十月份,我們會把錢都撥到家長的帳戶。」

至於持有保母證照的阿公、阿嬤帶孫子,補助將從三千減為二千五百元,也引發批評。而台南等地的私幼業者,不滿簽約後,政府將限制幼兒園的收費,針對新制在業界發起全面抵制,衛福部表示,呼籲托育機構創造友善環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