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埃及聖鹮從籠中逸出 掀起生態戰爭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古埃及文化中,埃及聖鹮是象徵智慧的神祗。因為美麗,成為觀賞鳥,被買進台灣。三十多年前,牠們從籠中逸出,並在野外活了下來,與原生的鷺科鳥類競爭棲地。目前進入牠們的繁殖季節,林務局與保育志工前進巢區觀察,希望能找出有效防治策略。

埃及聖鹮來自非洲,被一處私人動物園引進台灣,作為觀賞鳥展示,後來不慎逸出,1984年首次在關渡發現6隻,目前全台灣的河口溼地都能見到,牠們有集合營巢的特性,漢寶是全台灣最大的巢區。2016年,彰化環盟理事蔡嘉陽以空拍照片目測,大約有300巢。2018年,爆增到800巢。影響原生的鷺科鳥類生存。

彰化環盟理事 蔡嘉陽表示:「也許本來這邊是可以有鷺科進來,牠利用這裡的樹就可以繁殖;但是埃及聖鹮把它改變掉,所以變成鷺科變沒有辦法在這裡繁殖,也就是在棲地面積有限之下,當人為的破壞改變了環境之後,鷺科的影響應該是最大。」

除了漢寶,關渡近幾年也都有穩定繁殖,不同以往的是,鄰近的五股溼地,今年出現了新的巢區。

荒野保護協會雙連埤環境教育基地主任 莊育偉說:「這些親鳥牠會把田埂上面的草全部除掉,就像我們現在看到這邊,除了之後變成這樣子,它剩主要的桿,再把桿像做巢一樣、盤上來,最後牠再把蛋生到上面來。」

根據中華鳥會的評估,目前埃及聖鹮的數量大約2200到3000隻,比起兩年前已經幾乎翻倍了。專家也觀察到,牠們不只在沿海出現,也順著河流往內陸蔓延。中華鳥會連續幾年接受林務局的委託,進行移除,但成效不夠理想。

林務局保育組組長 夏榮生說明:「(民國)102年開始,我們大概就移除鳥蛋的實施操作的一個計畫。每年在操作、每年在監測,我們有關於移除鳥蛋的這個部份,還是有在進行的。只是說,效率的部份,其實還是沒有那麼高,這部分我們後續也會跟志工朋友們,還有可能我們學校老師這邊再進一步磋商之後,我們就會馬上有一些相對應的行動。」

如何兼顧現有人力、物力與民情,更有效率的移除埃及聖鹮,讓河口維持原樣,將是一場長期抗戰。

1526303807s.jpg
 
1526304546g.jpg
 
1526304546t.jpg
 
1526304547b.jpg
 
1526304547k.jpg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