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環境差不人道 龍發堂開放媒體採訪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被指環境不佳、漠視收容堂眾權益,龍發堂今天下午特地對外公開,讓媒體參觀環境。龍發堂發言人強調,他們雖然完全自給自足,沒有接受政府補助,但持續改善堂眾的生活環境,也接受藥物輔助療養方式,而且一直朝向合法化努力,並非不積極。
跟著哨音與口令,整隊吃點心,龍發堂收容的住民,在這被稱為堂眾,生活作息配合工作人員,分批集體行動,而床位外頭圍著欄杆,一眼就能看穿,也是為了讓管理更加方便。但這些透明化管理,被精神團體認為,不符合現代精神醫療模式。
對此,龍發堂發言人李芳玲回應:「我們並不是像外界一般精神機構,以醫藥物為主要的照護模式,老師父(創辦人)希望就是用一個,另外一個善良的,比較良性互動來照顧他們。」
希望精神障礙者不依賴藥物,龍發堂強調管理方式,獲得家屬認同。而堂眾大多是弱勢家庭,由他們協助解決家中負擔。目前387名堂眾,平均年齡55歲,近百位無依無靠、家屬失聯,全靠外界捐贈物資,和部分家屬收取些微費用。
李芳玲表示:「雖然我們沒有合法,我們也沒有隸屬於任何機構,但是我們該配合政府所有的政策的時候,龍發堂的師父也是會全力配合,並不會跟法來做任何的抵抗、牴觸或抗議。」
不過,日前龍發堂爆發肺結核和阿米巴痢疾疫情,堂方表示,已經投入300多萬防疫,並確實執行,同時從102年就努力進行合法化,但礙於土地變更和康復之家改善經費,並非態度消極、不想合法化,同時對於外界諸多誤解,他們也都予已否認。
記者 李淑蘭 孟昭權 高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