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改善農業季節缺工2.0」培訓青年加入務農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農漁業」的缺工問題已久,農委會,也陸續推出計畫來因應,像今年年初,推動「改善農業季節缺工2.0計畫」,就是要砸重金、招兵買馬,培訓青年人,加入「務農」行列。

高雄大樹是台灣最大的荔枝產地,尤其玉荷包遠近馳名,可是每年到了採收期,農村人口老化問題就會浮上檯面。

屏東縣農民 謝武義:「人家如果採十塊,我們就給他二十塊採,他如果可以就採,不要就算了。我們如果成本太高、賣不划算,也只能讓它爛掉。」

為此、農委會推動為期兩年的「改善農業季節缺工2.0計畫」,今年初由高雄大樹、屏東南州以及台中石岡三個農會開始執行。有了農會穿針引線,許多年輕人勇於踏出第一步,但過往沒有相關經驗、也讓他們吃足苦頭。

農委會農業技術團高雄團員 林文炳:「差別很大,以前是坐在冷氣房,所以算是這也需要體力,而且每天要蹲著、要彎腰,有時候要扛重物,這幾個月來就是說,你每天流的汗差不多有5千到8千CC。」

各路英雄深刻體會到「汗滴禾下土」的滋味,而努力的回報,除了雇主給的日薪,每個月工作144小時以上,還能獲得政府提供的一萬塊獎勵金,滿176小時、再加8800元,算一算每個月可領到四萬五。

農委會農業技術團屏東團員 蔡侑曆:「政府的補助或是什麼,我覺得那都只是輔助而已。當然你就要給年輕人看到這個(農業)有出路,有可以發展的地方,人家就會想來做(農業),根本就不需要太多輔助,人家就會想來做。」

農委會砸重金,希望改善農業缺工問題,但台灣農業要細水流長、除了擴充短期人力,更因思考如何吸引年輕人才;如此、農耕經驗不但有傳承,創新能量也能注入活水。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