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觀光熱門 各地社區農場投入復育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螢火蟲觀光季,吸引許多民眾觀看,也帶動各地復育螢火蟲。在山區那瑪夏,因為風災後的反思,友善的對待土地,讓螢火蟲重現山林。在城市的萃湖公園,透過改變公園景觀化的思維,也讓螢火蟲閃耀在野地。
高雄市那瑪夏區是知名賞螢地區,其實螢火蟲的復育,來自八八風災後,部落族人在重回家鄉後,改變農耕方式,以友善土地的觀念,恢復自然生態,也讓漸漸稀少的螢火蟲,大量出現在山林之中。
==那瑪夏女窩創辦人 阿布娪.卡阿斐依亞那==
大家開始注意到
原來這個其實是很多人好奇的
有一個部分 是觀光的需求
可是對我們來說
其實也是一個生態恢復的指標
親愛的螢火蟲
這裡曾是你阿公 阿媽的家
但是因為沒有人照顧
濕地也變成水泥地
所以傷心的離開了
台北市木柵萃湖公園,原本是一個人工化公園,水泥護岸,加上氾濫的外來種魚類,讓螢火蟲失去棲地,在公園裡絕跡。但是經過三年的改造,移除外來種,增加自然棲地,在復育放養螢火蟲之後,不只螢火蟲重新回到公園裡,許多生物也一起出現。
==濕地專家 陳德鴻==
整個棲地的改變以後
同時伴生在這裡的
包括兩棲類 很多的螺類
依靠它生存的 更多的這些生物
包括鳥類 整個系統是跟著改變
而不是單獨只為了螢火蟲
而去做這些努力
從山林到城市,復育螢火蟲成為生態指標,暗夜裡的發光的螢火蟲,有著不同故事,訴說每個地區守護環境的心意。
記者郭志榮 陳忠峰 陳志昌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