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對接 拼年底完工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興建近八年的港珠澳大橋,力拼今年年底完工。今天主橋海底隧道進行一整天的最後對接工程,所有步驟順利完成後,就宣告總長5664公尺的海底隧道完全貫通。未來大橋通車,香港、澳門、珠海三城,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不過,實際帶來的經濟效益,看法兩極。
最後的接合工作,從2號清晨開始啟動,世界最大單臂起重船、振華30號的工作人員,緩緩把重達6千公噸的倒梯形鋼筋混擬土,吊放到海平面以下28公尺的位置,安裝到E29跟E30兩節海底隧道中間。對接完成後再使用千金頂,進行止水、排水動作。所有步驟順利完成後,港珠澳大橋主橋的海底隧道工程,就宣告完全貫通。
==央視記者 宋達==
這次港珠澳工程合龍的工藝
在中國尚屬首次沒有先例可循
所以說它的技術難度很高
不確定性也很強
港珠澳大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澳門,全長55公里,主體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橋樑、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連接隧道和橋樑的人工島。這次貫通的主橋海底隧道,全長5664公尺,由33節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沉管對接而成,完工後可雙向六車道通車。
未來正式通車後香港、澳門、珠海三城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有學者預估,便利的交通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的海港跟城市群經濟優勢,可望創造1.4兆美元,大約42兆台幣的經濟總量。但也有人質疑經濟效益不高,在物流方面敵不過深中通道的競爭。
這項耗資上千億的工程,引發過破壞環境的爭議,施工過程波折也不少,先是香港段延遲動工,又因技術難度超出預估,影響工程進度,導致嚴重超支,另外疑似因為趕工,意外頻傳,已經有十名工人死亡、六百多人受傷,還因此被冠上「血淚大橋」的稱號。
記者綜合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