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連日來,台灣西部地區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都偏高,對民眾健康造成威脅,中山大學化學系團隊打造出,全世界最先進的多功能細懸浮微粒檢測儀,可以分析細懸浮微粒最細微的特性,並且模擬粒子進入人體後,變成溶液狀態的化學反應,希望未來能找到,預防細懸浮微粒傷害人體的方法。
啟動細懸浮微 粒產生器,原本在空氣中存在的小粒子,透過它打進低溫紅外光譜儀,細懸浮微粒的化學特性,就能以光譜的方式,鉅細靡遺顯現在電腦上。
==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 王家蓁==
譬如它的形狀的改變
或者是有一些
新的光譜特徵峰的產生
那結合理論計算模擬
我們可以去推出
某一個特定的細懸微粒
它的結構特徵 它的化學反應性
空氣中體積在2.5微米以下的粒子,都統稱為細懸浮微粒,但內容包含很多不同物質,目前已知,硫酸鹽、硝酸鹽類,以及一些有機物質,對人體會造成傷害,但複雜的細懸浮微粒在空中結合,還可能產生化學變化,進一步在人體造成不同危害,研究團隊就是為了了解相關的粒子,在不同壓力和溫度下的特性,自力打造這套多功能檢測儀。
==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 王家蓁==
(單一細懸浮微粒)它是
隨時隨地 它的結構是在改變的
所以我們這套儀器的話
就是能夠去調控氣膠
或是細懸浮微粒
它的一個周遭溫度壓力
甚至去看它 跟其它物質的反應
不只是台灣本土打造,對細懸浮微粒的分析程度,也是全世界最精密,除了可以更明確掌握不同細懸浮微粒的化學特性,研究團隊也已經能夠把細懸浮微粒變成水溶液狀態,並且檢測在不同酸鹼值的變化,因為人體就有70%是水,實驗結果將能夠和醫療界結合,揭開空污如何危害人體,以及提出解決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