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診斷檢驗法之研發,中國訓練課程》 世界衛生組織(WHO)6月2日報導。 診斷檢驗法之研發目前SARS檢驗商品研發的速度仍然嫌慢,主要是因為此病某些特徵極不尋常,添加了研究的難度。就一般病毒傳染病而言,患者在徵狀初期前幾天會分泌大量病原體,此時也正是病毒最具傳染性的高危險期。 然而SARS發展模式很不一樣。患病之初SARS病毒傳染性較低,臨床病徵開始10天左右才進入高峰期,這時在呼吸道分泌物及糞便內都可發現大量病毒。由於SARS具這種反常模式,因此更需要提升檢驗精確度。 目前還沒有研發出精準的檢驗方法。由於非典患者初期分泌的病毒數量很少,即便檢驗方法日益精進,當前仍沒有檢驗方法能在SARS初期就百分之百檢查出SARS病毒,這對疫情的控制無疑是一大挑戰。由於SARS患者在初期已具傳染力,更需要作準確的檢驗並迅速隔離。 SARS患者通常會在病發後第五、六日才開始出現免疫反應。較有效的抗體測試可於徵狀出現第10天左右檢驗出病毒。 世衛組織仍建議要利用病例定義判斷疑似及可能病例。這包括利用臨床表現、胸部X光以及接觸史等資訊,並據此決定處置方式。 為了加速診斷檢驗法的研發,WHO合作網絡實驗室已研發出一些重要的生物材料及試劑,歡迎有興趣的實驗室與商業機構使用。目前一家SARS臨床樣本庫已經成立,蒐羅症狀出現至康復期間各階段的樣本,包括SARS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樣本、血樣、尿液及糞便。 這些樣本的用途在於:研發診斷方法時,可瞭解測試法在真實病患樣本上的反應,而非只在實驗室人造環境內模擬。 該樣本銀行是由香港衛生署以及醫院管理局所設立,樣本乃由一家合作實驗室免費提供給診斷檢驗的開發人員。 單一抽樣取得之樣本可細分為6至8個相同的子樣本,各實驗室可以同時研究相同的樣本,進而使比較成果的評估工作更為便利。相同的樣本也可促使診斷檢驗標準化,以確保維持診斷檢驗的精確度。 WHO網絡的各實驗室也有標準化的試劑,作為測試病毒和抗體之用。這些試劑包括了從急性期和復原期階段病患身上取得的減毒樣本以及血液樣本。透過這些試劑,全球將可採用一致的「黃金標準法」評估診斷結果。 英國和香港的合作實驗室已經做出血清,德國的Bernard-NochtInstitute分離出減毒病毒,而德國的Robert-KochInstitute將會負責分配這些試劑。為回報各單位提供的珍貴材料,接受WHO援助者同意在研發出檢驗工具後,立即以優惠價格賣給開發中國家。 中國的訓練課程WHO目前正在北京安排一系列訓練課程,以便於中國各省建立有效診斷SARS的實驗室基礎設施。由於WHO各個實驗室的不斷努力,才讓訓練課程有實驗材料和試劑可使用。 英、美、香港發展檢驗方法的各實驗室派出代表,訓練中國專家使用目前的各種檢驗方法,確保他們能學到全球最先進的第一手技術。 中國已經發展出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在診斷檢驗方面可能會大有進展。至於SARS病毒的早期偵測,在一般醫院裡,聚合酵素連鎖反應(PCR)分子檢驗法為最佳偵測法。新加坡基因體研究中心將PCR檢驗組免費提供給中國,幫助中國診斷SARS。 中國大陸的新病例和死亡案例已大幅降低,然而WHO和大陸當局仍舊關切中國部份偏遠省截至今日,共有29國通報8384起SARS可能病例,共計770人死亡。 與星期六的報告相較,共計新增27起病例和死亡案例。新的死亡病例分別為中國2人,香港3人(編譯:丁睦樺、姚怡平、林玲瑤、許惠丹)。英文槁請見:http://www.who。int/csr/don/2003_06_02a/en/print。html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