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
-
一胎化終告解禁 中國社會大變革
|地方中國實施了35年的一胎化政策,即將走入歷史,中國官方宣布開放第二胎生育,希望改善大陸人口快速老化、勞動力不足的失衡危機。不過,大陸現在勞動力持續減少,經濟放緩,退休體系不夠照顧老人晚年,不少人還要作工幹體力活才能吃飽,而現在的年輕夫妻礙於經濟壓力,並不敢貿然生第二胎,部分專家直言,一胎化實施太久,第二胎又開放得太慢,政策效果恐怕大打折扣。 一胎化之下的孩子每個都是寶,為栽培文武全才的下一代,
-
一胎化終告解禁 中國社會大變革
|地方中國實施了35年的一胎化政策,即將走入歷史,中國官方宣布開放第二胎生育,希望改善大陸人口快速老化、勞動力不足的失衡危機。不過,大陸現在勞動力持續減少,經濟放緩,退休體系不夠照顧老人晚年,不少人還要作工幹體力活才能吃飽,而現在的年輕夫妻礙於經濟壓力,並不敢貿然生第二胎,部分專家直言,一胎化實施太久,第二胎又開放得太慢,政策效果恐怕大打折扣。 一胎化之下的孩子每個都是寶,為栽培文武全才的下一代,
-
國民年金生育給付一胎可領近4萬 2025全台育兒津貼、縣市補助一次看
|生活勞保局今(16)日發放國民年金保險生育給付,符合資格者,每生產1名寶寶,即可一次領取近4萬元補助。另外,各縣市今(2025)年亦提高生育津貼補助金額,其中最高為雲林縣,第4胎以上每胎可領13萬。《公視新聞網》整理今(2025)年全台各地保險生育給付、生育與育兒津貼,以及托育補助等相關補助金額與規範。
-
鼓勵生育 高市明年1月生育津貼加碼
|社福人權鼓勵民眾多生育,高雄市將從明年一月起,調整生育津貼,前三胎分別是1萬、2萬、3萬。以目前六都來看,桃園市最多3萬,北市與新北市每胎2萬。市長陳菊表示,高雄市的生育津貼確實較弱,將透過財源籌措,增加津貼補助。 刺激生育率,各縣市推動生育津貼,希望能減輕年輕夫婦生養壓力,鼓勵多生寶寶,高雄市長陳菊決定在任期最後一年,提高津貼補助,從第一、二胎都是6千元,第三胎4萬6千元,調整為前三胎1、2、
-
鼓勵生育 高市明年1月生育津貼加碼
|社福人權鼓勵民眾多生育,高雄市將從明年一月起,調整生育津貼,前三胎分別是1萬、2萬、3萬。以目前六都來看,桃園市最多3萬,北市與新北市每胎2萬。市長陳菊表示,高雄市的生育津貼確實較弱,將透過財源籌措,增加津貼補助。 刺激生育率,各縣市推動生育津貼,希望能減輕年輕夫婦生養壓力,鼓勵多生寶寶,高雄市長陳菊決定在任期最後一年,提高津貼補助,從第一、二胎都是6千元,第三胎4萬6千元,調整為前三胎1、2、
-
鼓勵生育 高市明年1月起生育津貼加碼
|社福人權鼓勵民眾多生育,高雄市明年要調整生育津貼,前三胎分別是1、2、3萬,高雄市長陳菊表示,比起五都,高雄市生育津貼確實較弱,希望透過補助,讓年輕夫妻願意生孩子 刺激生育率,各縣市推動生育津貼,希望能減輕年輕夫婦生養壓力,鼓勵多生寶寶,高雄市長陳菊決定在任期最後一年,提高津貼補助,從第一、二胎都是6千元,第三胎4萬6千元,調整為前三胎1、2、3萬元,明年元旦開始實施。 ==高雄市長 陳菊==
-
鼓勵生育 高市明年1月起生育津貼加碼
|社福人權鼓勵民眾多生育,高雄市明年要調整生育津貼,前三胎分別是1、2、3萬,高雄市長陳菊表示,比起五都,高雄市生育津貼確實較弱,希望透過補助,讓年輕夫妻願意生孩子 刺激生育率,各縣市推動生育津貼,希望能減輕年輕夫婦生養壓力,鼓勵多生寶寶,高雄市長陳菊決定在任期最後一年,提高津貼補助,從第一、二胎都是6千元,第三胎4萬6千元,調整為前三胎1、2、3萬元,明年元旦開始實施。 ==高雄市長 陳菊==
-
中國廢除一胎化 盼解少子老化問題
|地方中國昨天、在五中全會宣布,廢除35年來的一胎化政策,希望能解決人口問題。雖然新政策會帶動一波、小嬰兒的商機,不過專家卻認為,短期並無法解決中國人口老化的問題。 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不停唱唱跳跳,天真的模樣,相當可愛。未來這些小朋友們,都可以有兄弟姊妹了!因為中國29號在五中全會,決定廢止一胎化政策,消息傳出,網友們熱烈討論,還認為政策開放過慢。 ==中國民眾== 那讓人太高興了 像之
-
中國廢除一胎化 盼解少子老化問題
|地方中國昨天、在五中全會宣布,廢除35年來的一胎化政策,希望能解決人口問題。雖然新政策會帶動一波、小嬰兒的商機,不過專家卻認為,短期並無法解決中國人口老化的問題。 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不停唱唱跳跳,天真的模樣,相當可愛。未來這些小朋友們,都可以有兄弟姊妹了!因為中國29號在五中全會,決定廢止一胎化政策,消息傳出,網友們熱烈討論,還認為政策開放過慢。 ==中國民眾== 那讓人太高興了 像之
-
近3年出生率持續下滑 越南放寬2胎生育限制
|全球越南6月初正式廢除了「每對夫妻最多只能生2個孩子」的限制,會有這項政策的鬆綁,就是因為近3年來當地出生率持續下滑,2024年甚至已經跌破維持人口穩定的水準。不過許多民眾認為,只放寬生育限制也難以提高生育意願,政府應該提高薪資、擴充免費教育資源,才能真正鼓勵家庭多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