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陶藝

  • 澎湖老魚灶的新風貌|燒陶創造藝術新價值【我們的島】

    |

    澎湖過去有許多魚灶,烹煮魚類利於保存。隨著歷史過往,魚灶漸漸沒落,甚至不斷崩壞消失。兩位藝術家在澎湖,運用魚灶燒陶,創作陶藝作品,開創魚灶的再利用。

  • 屏東瀰力村融合藝術與自然 昔日農村轉型藝術小鎮

    |地方

    屏東里港瀰力村不到200戶,不過居民富有創意畫圖做陶藝,全村都有藝術品,居民還成立戰鼓隊。

  • 以傳統陶土雕像復育珊瑚礁 哥倫比亞水下博物館成熱門潛點

    |全球

    受到氣候暖化影響,全球許多海域的珊瑚礁因此白化死亡。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的加勒比海域,有當地的時尚設計師發起用藝術保護珊瑚礁的計畫,讓陶藝家創作雕像放置在海中形成人工魚礁,宛如1座水下博物館,藉此保護珊瑚礁生態。

  • 陶藝家布萊恩 以海邊廢棄物紋路雕刻作品

    |地方

    獲得文化部藝術家簽證的陶藝家布萊恩‧米薩維奇,在宜蘭頭城的沿海小鎮居住。他在海邊撿拾貝殼、廢棄燈具等物品帶回家,利用用廢棄物的特殊紋路,雕刻在陶藝作品當中。除了是要分享他所看見的環境,同時也認為,每一個海廢在海上漂流許久,都會乘載著獨特故事,應該被記錄。

  • 摩洛哥薩菲市陶瓷技藝聞名 擬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教科技

    摩洛哥西部沿海的薩菲市以生產色彩繽紛的陶瓷聞名,當地因為有豐富的白堊岩,陶瓷工藝從11世紀開始發展至今,許多遊客為此慕名而來。現在摩洛哥政府計畫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薩菲的陶瓷技藝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傳統手工技藝。

  • 花蓮黃金蜆、豐田玉成釉料 燒出美麗陶器

    |社福人權

    在花蓮就有一位老師,利用在地原物料,包括黃金蜆、豐田玉都被拿來製作成釉料,燒製成一件件美麗的陶藝品。 要製作一件好陶器,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會拉坏,但在翁念叔老師的巧手上,一件宋代天目杯不到兩分鐘就完成;接著最困難的是上釉。   為了凸顯在地,翁老師從六年前開始在花蓮找尋在地原物料入釉。 陶藝師翁念叔說:「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有名的陶藝都是以當地的物料去做的,所以我們也希望說,花蓮有一些好的物料,立川

  • 花蓮黃金蜆、豐田玉成釉料 燒出美麗陶器

    |社福人權

    在花蓮就有一位老師,利用在地原物料,包括黃金蜆、豐田玉都被拿來製作成釉料,燒製成一件件美麗的陶藝品。 要製作一件好陶器,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會拉坏,但在翁念叔老師的巧手上,一件宋代天目杯不到兩分鐘就完成;接著最困難的是上釉。   為了凸顯在地,翁老師從六年前開始在花蓮找尋在地原物料入釉。 陶藝師翁念叔說:「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有名的陶藝都是以當地的物料去做的,所以我們也希望說,花蓮有一些好的物料,立川

  • 歷史建築「竹南蛇窯」 第2代爆內鬨對簿公堂

    |

    苗栗縣的歷史建築竹南蛇窯,窯主林添福在去年三月離世。而有地主身分的林添福長女,對自己的弟弟、也是第二代窯主提出民事訴訟,要求拆屋還地,一審判決地主勝訴,竹南蛇窯除了本體以外,其他園區設施都可能面臨拆除。 擺好姿勢用力一蹬,腳下的轆轤快速轉動,這是當初竹南陶藝大師林添福,在沒有電力的年代使用的蛇窯,也就是最初竹南柴燒窯的發跡。 「這可以看到煙囪和整個火的走向、燒法,還有(決定柴燒)方法。」細數當時父

  • 歷史建築「竹南蛇窯」 第2代爆內鬨對簿公堂

    |

    苗栗縣的歷史建築竹南蛇窯,窯主林添福在去年三月離世。而有地主身分的林添福長女,對自己的弟弟、也是第二代窯主提出民事訴訟,要求拆屋還地,一審判決地主勝訴,竹南蛇窯除了本體以外,其他園區設施都可能面臨拆除。 擺好姿勢用力一蹬,腳下的轆轤快速轉動,這是當初竹南陶藝大師林添福,在沒有電力的年代使用的蛇窯,也就是最初竹南柴燒窯的發跡。 「這可以看到煙囪和整個火的走向、燒法,還有(決定柴燒)方法。」細數當時父

  • 竹南蛇窯第2代相冤 阿姊告小弟著拆厝還地

    |

    苗栗縣的歷史建築、竹南蛇窯,這个瓷仔窯的主人林添福佇舊年三月過身。毋過地主林添福的大漢查某囝、煞對家己的小弟、也就是第二代的主人林瑞華,提出民事訴訟,要求愛拆掉還地,一審判決勝訴,毋過林瑞華也決定欲上訴 擺好姿勢用力一蹬,腳下的轆轤快速轉動,這是當初竹南陶藝大師林添福,在沒有電力的年代使用的,而這座蛇窯就是最初竹南柴燒窯的發跡。 細數當時父親的辛苦和智慧,第二代窯主林瑞華說,自己是聞著陶土味長大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