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府
-
蘇澳水患災戶嘆補助申請難 公所:陳情將反映中央
|地方宜蘭蘇澳1111水災造成許多商家受損,但商家淹水樓層無居住事實,目前請不到補助,也有店家是承租而來,如和房東協調不成也無法請領補助,受災商家24日到蘇澳鎮公所向鎮長李明哲遞交陳情書。公所表示,中央目前針對商家已有補助和貸款補貼,但補助只有1萬元,實在不夠,會向中央反映問題。
-
村長無放棄中國籍被解職 花蓮縣撤銷原處份
|台語新聞花蓮縣中國配偶村長鄧萬華,因為國籍問題予人解職了後提起訴願,予花蓮縣府撤銷原處分。立法院國民黨團也講欲修法,予中國配偶的參政權袂受著國籍法的規範。內政部次長吳堂安是講,伊無認為有修法的空間,而且無必要。陸委會表示,毋管安怎修法,對單一的國家效忠才是問題的重點。(新聞標題、導言皆為台語文)
-
馬太鞍溪堰塞湖趨穩定 紅色警戒解除
|地方受到鳳凰颱風的影響,花蓮馬太鞍溪昨(13)日又形成了新的「堰塞湖3號」,甚至發生溢流,不過根據農業部最新分析,目前現存的兩個堰塞湖都趨於「穩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14日下午宣布,解除紅色警戒。除了國軍持續進駐災區協助清淤,針對日前遭沖毀的馬太鞍溪便橋,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如果施工順利,10天內就可以完成修復。
-
馬太鞍溪水衝明利村 水利署長致歉稱淤積導致
|地方因應鳳凰來襲,今(12)日中午前東部幹線樹林到台東停駛。連日豪雨讓馬太鞍溪暴漲,從左岸無堤防處衝入萬榮鄉明利村,村長指疏濬便道惹禍,水利署長會勘致歉,澄清主因是河道淤積。而昨晚泥水甚至把一整個貨櫃沖走。
-
馬太鞍溪水灌進明利村 汽車遭泥流沖走
|地方颱風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讓花蓮部分地區雨勢不斷,昨(10)日馬太鞍溪水位高漲,滾滾洪流夾帶砂石,沿著大排灌進北岸的明利村,泥流還直接把汽車沖走,民宅也遭殃。村長質疑是疏浚便道惹禍,從7月到9月時就曾多次通報,擔心溢流口有危險,卻未處理。水利署長到場會勘,向村長鞠躬致歉,強調「沒有做好」,但也澄清跟疏濬便道無關,主要是因為淤積導致。
-
馬太鞍堰塞湖達黃色警戒 雨量模擬極端情況可能形成新湖
|生活鳳凰颱風逐漸靠近影響台灣,林保署花蓮分署評估極端模擬情況,如果雨量達800毫米,馬太鞍溪可能出現新崩塌,形成新的堰塞湖。堰塞湖已達到黃色警戒,包含下游的光復、鳳林與萬榮都啟動預防撤離的前置作業。其他縣市包含基隆跟嘉義,都有遊艇、觀光漁船業者急忙固定船隻、防颱。
-
香港快運虧損 花蓮飛香港航線明年1月停航
|生活去(2024)年底剛重新啟航的花蓮到香港航線,受營運業者香港快運虧損影響,花蓮縣府昨(1)日證實,營運不到一年的花香線將在明年1月停航,讓花蓮觀光雪上加霜。觀旅業者表示,將推出優惠先拉抬國旅,並跟縣府合作、創造國際旅客觀光契機。縣府則表示,會持續尋求其他航線合作機會。
-
馬太鞍遷村或中繼安置成難題 回望台灣重大災難如何重建?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釀災,受災嚴重的佛祖街有71戶具居住隱憂,其中有39戶規劃在台糖用地興建中繼屋。災害後花蓮縣府曾評估遷村,但受災戶希望能「離災不離鄉」。返回家園可以是選擇題嗎?這個問題在921地震與莫拉克風災皆曾進行討論,無論是原地重建或異地安置,仍要仰賴政府與社會協助,公視新聞網整理歷來重大安置政策,一次看懂災後重建議題。
-
協調所、志工退場 花蓮縣招臨時工、一點鐘190
|台語新聞花蓮馬太鞍溪崩山潭做大水到今滿一個月,去到花蓮光復支援的志工也慢慢仔退場。花蓮縣長徐榛蔚宣佈,和勞動部合作啟動「天然災害臨時工措施」,欲揣做3個月的「天災臨時工」,一個月上濟做150點鐘,一點鐘工錢190箍;工作內容包含重建家園、環境清理和搬物資。(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花蓮徵天災臨時工 時薪190元為期3個月
|地方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滿1個月後,全國各地到光復鄉幫忙的志工陸續退場,而花蓮縣長徐榛蔚宣布,和勞動部合作啟動「天然災害臨時工措施」,將招募為期3個月的「天災臨時工」,每月最高工時150小時、時薪190元,工作內容包含重建家園、環境清理與物資搬運,希望讓受災及失業民眾在重建家園的同時,也能重拾穩定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