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復原
-
燕子口堰塞湖壩體開挖引流 發細胞簡訊示警勿靠近河道
|地方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持續壩體降挖工程,今(26)日早上開挖深槽線引流湖水,由於沿線溪床水位可能因此抬升,林保署發出細胞簡訊示警,警方也出動廣播宣導,提醒民眾不要靠近河道。而林保署下午觀察,降壩引流工程已有成效,讓堰塞湖水位緩降,魯丹橋的橋面積水也有退縮。
-
卓揆視察馬太鞍溪 南岸將興建超級堤防
|地方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5)日到花蓮視察災後復原情況,第一站就到馬太鞍溪臨時便道,宣示將在馬太鞍溪南岸興建超級堤防,未來在馬太鞍溪兩邊就能夠具備「百年防洪大計」的目標。另外卓榮泰也要求設法引流堰塞湖,不要讓歷史重演。
-
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前進協調所退場
|地方花蓮光復馬太鞍溪新生的堰塞湖昨(21)日晚間發生溢流,淹沒了馬太鞍溪橋臨時便道,影響通行,所幸透過搶修,中午就恢復通車。而花蓮光復鄉災後救援工作即將屆滿1個月,中央前進協調所今(22)日宣布,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的4大要件已經達成,因此調降為「常態警戒」,救災協調所今日正式退場,將轉型為重建復原會報,總協調官也特別感謝國軍、救災人員和志工投入協助。
-
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中央協調所將轉型拚重建
|環境花蓮光復鄉災後救援工作即將屆滿一個月,中央前進協調所今(22)日宣布,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的4大要件已經達成,因此調降為常態警戒,救災協調所也正式退場將轉型為重建復原。另外,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今天監測到距離壩頂溢流大約3.42公尺,比昨天略為下降,目前壩體下方持續滲流,仍維持紅色警戒,相關工程今天就會開標。
-
馬太鞍溪底便道搶修 中午已恢復通車
|地方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昨(21)日晚間9時多開始溢流,水淹過馬太鞍溪橋臨時便道,水位在晚間10時45分降到便道以下。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在狀況開始前就已疏散河道機具,也撤離附近100多位居民,所有狀況在今早8時解除。經過工程單位搶修,今(22)日中午12時南北向已恢復通車。
-
光復近日降雨不大仍積水 研議設置抽水站或滯洪池
|地方花蓮光復鄉持續災後復原,今(20)日上午在重災區佛祖街有大型重機具和怪手持續進行清淤,居民也趁著沒下雨在家清理泥濘,但還是擔心這幾天若下大雨是否會淹水。對此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下一階段的復原工作將會研議在光復鄉設置抽水站或滯洪池,同時評估家戶是否要做防水閘門。
-
美杜蘭大學建築系助重建 為卡崔娜災區蓋新房20年不間斷
|全球花蓮光復鄉正在為災後復原努力,至於美國紐奧良在卡崔娜颶風重創後一度陷入重建困境,當地大學有建築系的學生透過實際行動投入重建,20年來每年都為災區興建一棟房屋,成為社區復原的力量。
-
花蓮預計撤離1308人 中央攢9萬袋沙包防風颱雨
|氣象署預估,熱帶擾動禮拜 (10/19) 有機會發展做輕度風颱,外圍環流對禮拜到後禮拜二 (21) 會影響臺灣,時到北部佮東半部可能會落大雨。針對這款情形,佇花蓮光復的緊急應變協調所,今仔日 (16) 共重點轉做防止風颱;若準累積雨量到200毫米,也會監測馬太鞍溪的水位,分階段疏開居民。欲做志工的民眾愛注意,對拜六 (18) 開始,就會禁止志工入去災區,確保安全。(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協調所測試廣播因應防颱撤離準備 18日起禁志工進災區
|地方熱帶擾動有機會發展成颱風,預估可能為北部及東半部帶來大雨或豪雨。花蓮光復的中央前進協調所也轉型為緊急應變協調所,今(16)日起重心轉為防颱整備,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及監測馬太鞍溪水位,分階段疏散、撤離居民,並宣布18日起禁止志工進災區,以確保安全。
-
光復重災40戶有意住中繼屋 自救會喊話選址速推進
|地方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受創嚴重的佛祖街仍有10幾戶還深陷淤泥中,當地居民期盼更多協助,而當地已有40戶表明有意先入住中繼屋。自救會也急向政府喊話,希望計劃時程能加快推進,中央與縣府則在今晚,參與自救會舉辦的說明會,說明後續各項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