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馬太鞍溪舊崩山湖維持警戒 林保署繼續監測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花蓮馬太鞍溪的崩山湖,已經解除紅色警戒,毋過猶是愛繼續監測。抑若另外一个新的崩山湖,預測抾水量有到15萬立方公尺,萬不一崩去,水尾的水位恐驚會提懸9公分,水利署按算佇一禮拜內,疊懸臨時駁岸,預防大水流出來。

透過空拍監測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16號上午最新的蓄水量是33萬立方公尺,雖然維持常態警戒。不容大意的是,舊的溢流口左岸,還有約1億立方公尺土砂,堆積在坡面,未來萬一發生豪雨或地震,可能會造成邊坡滑動,再次阻塞河道。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它如果再下到那個極端的降雨情況,有可能也會形成新的堰塞湖,或者是有可能會直接就是土砂會往下移,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不只舊堰塞湖暗藏風險,13號新形成的堰塞湖3,監測的蓄水量是15萬立方公尺。依照極端情形假設堰塞湖3,如果在1小時潰決,將產生每秒80立方公尺的洪峰流量,可能會讓下游大馬堤防河段斷面,也就是明利村水位抬升9公分,水利署預計要在一周內,將臨時堤防提升到近5公尺。除了,官方單位動員防溢流,當地的復原工作也持續進行。

走進災民家園,通往明利村的道路,已經清出一條路讓重機具能通行,但暫時仍不開放一般民眾通行,已在16號搶通。為了鼓勵大家,災後積極復原,當地還掛上紅布條,寫著明利村加油。

萬榮明利村長林萬成說:「道路是差不多了,初步地審查他(受損)的程度之後,我們才可以整理那個受災戶的家園。」

力拚災後復原的,還有鳳林長橋里,當地許多居民的住家,地上仍布滿泥濘,寸步難行,得靠國軍幫忙將淤泥清出屋外,有居民拿著氣喘噴霧吸了氣,身體不適仍要設法整理家園。

長橋里里民張太太說:「很擔心家裡面,煮飯的地方在這一帶都飛走了。」長橋里里民李女士也說:「我差一點都昏倒了,因為本身就是,自己也是家境也沒有很好,就看到這樣的情形。」

鳳林鎮長表示,針對災民所需要的膳食,公所會支應便當,收容所也會繼續開設,讓居民能安置。居民只希望,溢流事件別再發生,才不會復原工作功虧一簣。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