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大地震
-
日本估2030年起迎光電板報廢潮 「回收費用誰出」仍無解
|全球日本自2030年起將迎來太陽能光電板報廢潮,預估會在2040年前半年達到年廢棄量50萬噸的高峰。不過日本政府至今仍無法決定由誰負擔光電板回收費用。日媒報導,外界擔憂將出現處理場壅塞、或大量光電板非法棄置等問題。
-
俄規模8.8強震成史上第6大 全球歷年最大地震一次看
|生活今(30)日早上7時24分,堪察加半島發生規模8.8極淺層地震,是日本311後最大地震,位列全球地震史第6大。而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其實早在1952年就曾發生過規模9強震,超過2000人死亡。
-
日重啟暫停14年核電廠地質調查 311後首次評估建新反應爐
|全球日本關西電力公司昨(22)日宣布,將恢復福井縣美濱核電廠的地質勘測等工作,用以評估新建核反應爐的可能性,這項計畫原本於2010年底即已啟動,但隔年因311強震釀成福島核災而暫停14年。日媒報導,這也是日本自福島核災後,首次有電力公司對新建核電機組採取具體行動。
-
南海海槽若發生強震 日本估最嚴重29.8萬人直接死亡
|全球日本政府估計,未來30年南海海槽發生規模8至9地震的機率為80%,今(31)日並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災害推估,最嚴重恐造成29.8萬人直接死亡、235萬棟建物全毀或燒毀以及高達292.3兆日圓的經濟損失,幾乎是去(2024)年日本GDP的一半。
-
311強震災民14年後勇敢重生 立志救人投身護士行列
|全球日本311大地震至今已過14年,對災民來說,傷痕雖然依舊存在,但他們選擇面對傷痛、勇敢生活。當時年僅9歲的大場有紗,如今已成為護士,立志拯救更多生命;因地震失去雙親的投手佐佐木朗希,也正準備在大聯盟發光發熱,並對支持他的人表達感謝。
-
311強震14週年8成災民仍願續留家鄉 「災難記憶已逐漸淡忘」
|日本311大地震今(11)日屆滿14週年,NHK對受災居民進行了大規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的受災戶希望繼續留在家鄉,但缺乏工作機會和產業發展是他們考慮離開的主要原因;此外,70%的受訪者表示,災難的記憶和經驗已逐漸被淡忘。專家指出,應保持危機意識,並將這些經驗傳遞給下一代。
-
日本女川核電廠重啟運作 成311震災區首例
|全球日本宮城縣的女川核電廠311強震受損後停機13年,29日將重啟反應爐.它跟福島第一核電廠是相同的沸水式機組,成為災後同類型電廠首次重啟、也是災區第一座恢復運作的核電廠。
-
福島核災歷歷在目卻不得不重啟 日本第一大核電廠全面強化防災
|全球福島核災事件後,日本曾一度關閉所有核電廠,目前只有9座正常運轉,核能發電占比不到10%,發電結構的碳排量,名列7大工業國之首。另一方面,晶片製造和AI資料中心的,用電需求不斷增長,重啟核電成為日本不得不然的選擇。坐落在新潟縣,全球規模第一大的,柏崎刈羽核能發電廠,就針對安全與防災進行了全面的補強。
-
心繫台灣震災 日本官民表達關切、提供援助
|全球日本對台灣震災特別關切,除了政府捐款,媒體也是每日大篇幅報導。今(2024)年元旦才發生大地震的石川縣居民特別能夠感同身受;還有跟花蓮締結友好城市的岩手縣盛岡市居民表示,不會忘記台灣人對日本311的協助,現在報恩的時候到了。
-
日本航空客機羽田事故 5分鐘內全員逃生僅14人輕傷
|全球日本航空客機和海上保安廳飛機擦撞,2架飛機起火燃燒,日航客機上367名旅客和12名機組員,只花了5分多鐘就全部順利逃生,無人死亡,只有14人受到輕傷;機上乘客曝光機艙內畫面,有人脫困後稱這是奇蹟。不過海保廳的飛機雖然挺過311大地震,卻沒能躲過這場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