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311強震14週年8成災民仍願續留家鄉 「災難記憶已逐漸淡忘」

(圖/美聯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日本311大地震今(11)日屆滿14週年,NHK對受災居民進行了大規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的受災戶希望繼續留在家鄉,但缺乏工作機會和產業發展是他們考慮離開的主要原因;此外,70%的受訪者表示,災難的記憶和經驗已逐漸被淡忘。專家指出,應保持危機意識,並將這些經驗傳遞給下一代。

日本311大地震屆滿14週年,截至目前死亡人數達1萬5900人、失蹤人數2520人。日本警察廳表示,過去1年內未發現新的罹難者。

NHK針對岩手縣、宮城縣及福島縣等3個在地震中遭重創的縣,訪問1000名18歲以上居民,調查災區民眾在相隔14年後,身心出現哪些變化。

8成受災居民想繼續在家鄉生活

根據NHK調查結果顯示,約有8成的居民希望繼續在家鄉生活。受訪者表示,選擇留下主要是對土地的情感連結,以及親友網絡仍存在於原居住地。福島縣川內村一名70多歲的受訪者表示,「雖然災後鎮上發生變化,但我仍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而不想回到家鄉的人,在不同地區也有不一樣的考量,在福島縣及在岩手縣,最主要的原因為「沒有工作或產業」,其次是「醫療和福利服務不足」;宮城縣的居民則擔心「對未來災難準備不足」。宮城縣60多歲男性表示,「與其他城市相比,受災地區的少子、高齡化浪潮正在加速,我們需要創造年輕人願意居住的城鎮。」

7成災民認為「災難的記憶已逐漸淡忘」

調查亦顯示,70%的受訪者認為,與311地震相關的記憶與經驗教訓正逐漸被淡忘。兵庫縣立大學教授木村玲夫對此做出提醒,「我們應有危機意識,將過去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以建立韌性社會。」

關於防災知識的傳遞,調查顯示,多數人認為應透過學校推動防災教育、確保工作場所及社區能提供防災與地震知識,也應建立完善的災害資訊傳遞措施。

專家呼籲擴大防災資源投入 提升社會韌性

隨著震災過去14年,日本地方政府已逐漸縮減311災後復原的資源投入,認為不再需維持與往年相同規模的資源。問卷中53.4%的居民也認為「縮減資源投入是無可避免的」,僅18.3%的受訪者認為「不應縮減」資源投入。

不過自311大地震以來,日本各地又陸續發生熊本地震、能登半島地震,以及暴雨等天然災害,災後基礎設施的迅速恢復成為居民最關心的議題。東北大學國際災害科學研究中心的學者指出,水電等基本生活設施涉及到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政府應確保能在災後迅速恢復。該學者也強調,這並不代表避難措施、二次疏散等對策不重要,仍需要投入足夠關注和適當的資源。

針對災後的資源配置,兵庫縣立大學防災心理學專家木村玲夫教授建議,雖然縮減無可避免,但並不代表應該完全停止。他指出,經過14年,這些復原工作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未來應該將支援範圍擴大到受災者以外的更多群體,讓災後資源從復原轉變到日常防災的投入。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