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今(13)日拍板,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預計在今(2023)年春夏之際,開始排入海中。原能會強調,將跨部會合作,做好台灣周邊海域的輻射監控工作。反核團體及漁民認為,政府要提出抗議,態度要硬起來,要求日本提供相關監控數字,如果漁民權益受損,才可以據以求償。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排海工程在4日正式動工,工程人員已著手挖掘隧道,將視天候條件排放核廢水入海,最晚會在明年夏天啟動。但除了日本民眾,鄰國韓國也持續抗議,認為安全性仍有很大疑慮。
為檢驗日本福島核廢水稀釋排入大海的安全性及過程,聯合國國際原能總署(IAEA)組成跨國專家團體,14日至日本現勘。經過5天實地審查,今(18)日召開記者會,肯定福島核廢水排放的前置作業工程。不過當地居民擔心,外界對福島食品安全仍有疑慮,希望IAEA提供更多具體證據,說服民眾。
日本打算在2023年4月將稀釋後的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遭到鄰近國家提出抗議。由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組成的專家團隊已抵達日本,今明兩天將赴福島電廠實地審查,最快18日會召開記者會說明。
日本311福島核災超過十年,東京電力公司21日向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申請建造海底隧道,排放儲存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目標在2023年春天開始排放,中國22日表態強烈反對。
日本福島核一廠的核廢汙水,決定經過稀釋後,2023年起排放到海洋,引起鄰近國家抗議。國際原子能總署組織了專家團隊,前往日本勘查排放計畫,並進行全面性的審查,包括中、韓兩國的專家,都將全程參與安全性評估。日本福島發生311核災後,因為每天新增的核廢水太多,儲存筒槽空間已經快用完。日前決定把稀釋後的核廢水,從2023年開始排放到大海,引起中國跟南韓憂心汙染海洋而抗議,漁業團體也強烈反對。對此,IAEA
日本政府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含氚廢水稀釋入海,引發日本和韓國漁民抗議,台灣的漁民代表今天也對外發聲,認為海洋如果受汙染,漁業就會完蛋。還有人擔心,如果消費者產生疑慮不敢買魚,也會讓魚價下跌。 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含氚廢水兩年後排放,日本當地漁民持續反對,韓國也有漁民大規模抗議,面對台灣政府只有嚴正關切,有漁民代表批評一副事不關己,直言核災廢水一排影響數十年,若汙染海洋,台灣漁業也完蛋。 前漁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