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
-
中國宣布在南海設自然保護區 菲律賓控侵犯權益
|全球中國國務院昨(10)日宣布,將在南海中沙群島的黃岩島(台灣稱民主礁)興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當地的珊瑚礁生態系,未來外國人要進入該自然保護區均需經過中國官方批准。由於台灣、菲律賓、中國等國皆宣稱擁有該島主權,菲律賓外交部今(11)日發布聲明抗議中國侵犯菲律賓權益。
-
科學家培育抗暖化珊瑚礁 盼生態系統永續
|全球人類不斷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暖化,各地的海洋過去幾年溫度不斷升高,珊瑚在高溫海水壓力下大量死亡白化,已蔓延到全球84%的珊瑚礁。科學家正積極研究,希望能培育出更能對抗暖化環境的珊瑚礁,不要讓這個獨特的生態系統從地球上消失。
-
-
澳洲東西岸珊瑚首度同時白化 科學家:海水未如常降溫
|環境由於海水升溫,澳洲近期首次出現東西岸珊瑚礁同時白化的現象,科學家指出,這是第4次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的其中一部分,目前世界上已有80%的珊瑚受影響。澳洲西岸寧格魯礁的遊客表示,自己像在屍體上浮潛。明德魯基金會研究科學家則示警,當地海水原本應從4月開始降溫,今(2025)年卻沒有如常下降,擔心未來將持續升溫。
-
屏東社頂推生態走讀 梅花鹿復育、高位珊瑚礁成亮點
|地方屏東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有一處社頂自然公園,這是一處「高位珊瑚礁地形」的自然公園,有季風雕塑的藝術傑作,也有梅花鹿出沒和鷹群遷徙。解說員除了讓訪客了解生態保育成果,也會協助記錄和維護環境,持續邁向永續。
-
馬爾地夫應對海平面上升威脅 全球首座漂浮人工島估後年啟用
|全球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國家,全國平均海拔僅約1.5公尺,近年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有專家警告,如果不盡速採取行動,馬爾地夫恐怕在這個世紀末之前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
希臘「變色龍海藻」漸消失 科學家推復育水下森林計畫
|全球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希臘重要的海洋藻類歐囊鏈藻大幅減少,嚴重威脅海洋生物多樣性。為了恢復珊瑚礁與海洋生態,科學家從2024年起推動海底「雨林計畫」,大量種植歐囊鏈藻,幫助珊瑚與動植物重新繁衍與棲息。
-
英新創公司推骨灰人工魚礁環保葬 每座要價15萬台幣盼明年上市
|文教科技英國新創公司「Resting Reef」近期推出新的環保葬模式--把往生者骨灰製成人工珊瑚礁,協助海洋復育。該公司表示,先前在印尼峇里島試驗的寵物骨灰紀念魚礁,成功將該區域的魚類多樣性提升了14倍,目前正在申請許可,期望明年可在英國建造首座人類骨灰魚礁區,初估費用約為每座魚礁3900英鎊(約新台幣15.6萬元)。
-
綠島潛點小丑島生態受損 4年後重現生機
|環境台東縣綠島著名的小丑島潛水點,由於有很多海葵和小丑魚共生在2大塊珊瑚礁,吸引許多潛水遊客,但4年前由於綠島南寮漁港堤防毀損整修,施工單位不注意造成海底砂石飄向小丑島,幾乎覆蓋珊瑚礁,海葵和小丑魚也消失。不過經過4年多來,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台灣珊瑚礁學會長期監測,現在小丑島又恢復以往的生命力。
-
宜蘭豆腐岬遭放刺網 潛水教練號召義工清除
|地方宜蘭南方澳豆腐岬被潛水客發現一艘漁船違規闖入,還放了長度至少有200公尺的刺網,當地除了有不少水域遊憩玩家更有珊瑚礁,生態豐富,有潛水教練今(4)日自發性號召義工下海清除刺網,而在當地放刺網的行為違反多項法規,而下午海巡署也攔查這艘漁船,先依違反《商港法》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