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
有志工前往光復救災 生thiāu仔變蜂岫性組織炎
|有志工刊文表示,去花蓮摒掃轉來了後,thiāu仔子煞發炎變蜂岫性組織炎;甚至也有人出現「橫紋肌溶解症」,目前當咧加護病房急救。醫師提醒,若是筋肉開始疲勞、疼或者是硬硬,一定愛歇睏,嚴重就愛去予醫生看。(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志工光復鄉救災後不適 醫:身體有異狀須休息
|生活前往災區幫忙務必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志工發文表示去花蓮鏟土回家後,粉刺變成蜂窩性組織炎,除了化膿還又腫又痛;也有網友透露,身邊有人回來後得「橫紋肌溶解症」,目前在加護病房急救。醫師提醒,如果出現肌肉疲勞、疼痛或僵硬,一定要休息,必要時及早就醫檢查。
-
境外移入瘧疾達20例創19年新高 可如何預防感染?
|生活疾管署公布國內本週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今(2025)年累計境外移入病例已達20例,創下近19年來同期最高紀錄。瘧疾是什麼?若感染會出現那些症狀?前往哪些國家或地區須留意感染風險?可以如何預防感染?
-
能坐就坐、能躺就躺?靜態生活成為健康殺手!【獨立特派員】
|生活現代人久坐少動已成嚴重健康隱憂,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躍居全球第四大死亡危險因子,僅次於高血壓、吸菸及高血糖。多數上班族面臨「靜態生活死亡症候群」威脅,出現肌力流失、偏頭痛等症狀,連帶影響兒童發育。面對這項健康危機,專家提出破解方案,透過包括每30分鐘中斷久坐、採取多元運動設計、遊戲化運動等方式,幫助民眾有效降低健康風險。
-
台東3婦採野菜中毒案檢驗出爐 錯將大花曼陀羅認為南非葉
|地方日前台東縣卑南鄉傳出3名婦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出現頭暈、意識模糊等症狀,3人聲稱吃了野菜「南非葉」,不過衛生局採集野菜送驗,今(17)日公布檢驗結果,確認3人誤將「大花曼陀羅」葉片當成南非葉生食,引發中毒。
-
披衣菌威脅無尾熊生存 澳洲研發專用疫苗降感染風險
|全球澳洲的無尾熊長年受到披衣菌感染威脅,這是一種人類跟無尾熊都可能得到的性傳播疾病,是透過「繁殖—交配」傳播,在澳洲野生無尾熊的死亡案例中,披衣菌感染大約就占了一半,如今澳洲科學家研發出的專用疫苗,獲得監管機關批准,希望保護瀕危的無尾熊免於滅絕。
-
宜蘭7歲童誤吞吊墜 醫:吞入小物若劇痛須送醫
|生活宜蘭縣有一名7歲孩童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餅乾,不慎把一個超人力霸王模型吊墜吞到肚子裡,家長將孩子帶去醫院檢查。醫生表示,只要孩子沒有明顯劇痛症狀,吊墜尺寸也不大,無尖銳處可以先觀察,讓它隨著糞便排出。有幼兒園長呼籲家長,孩子的食物和玩具應盡量分開使用,避免一心多用。
-
宜蘭7歲童誤吞吊墜 醫:吞入小物若劇痛須送醫
|生活宜蘭縣有一名7歲孩童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餅乾,不慎把一個超人力霸王模型吊墜吞到肚子裡,家長將孩子帶去醫院檢查。醫生表示,只要孩子沒有明顯劇痛症狀,吊墜尺寸也不大,無尖銳處可以先觀察,讓它隨著糞便排出。有幼兒園長呼籲家長,孩子的食物和玩具應盡量分開使用,避免一心多用。
-
境外移入「球黴菌」病例增 曾赴美西、墨西哥民眾需留意
|生活台灣境外移入的「球黴菌」病例近幾年有增加趨勢,今(29)日疾管署和台大醫院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球黴菌主要分布在美國西南部等地,生長在乾燥或沙漠地區土壤,因主要侵犯人體肺部,又稱「溪谷熱」。儘管球黴菌不會人傳人,多數感染者無症狀可自行康復,約4成患者會在潛伏期出現咳嗽等症狀,如果是高危險族群,可依醫囑開立抗黴菌藥物治療。
-
丹娜絲風災後環境病流行 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例增
|生活丹娜絲颱風過後,因積水及髒亂等問題,各種傳染病風險上升,疾管署公布上週新增9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其中1例死亡;鉤端螺旋體病新增6例,分布在北、中、南各地;登革熱則是新增4例,也是今(2025)年首起本土社區群聚事件。疾管署提醒,目前是登革熱流行季節,加上近期天氣高溫、常有午後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呼籲民眾要落實「巡、倒、清、刷」,才能徹底阻斷登革熱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