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隧道
-
南迴公路大溪明隧道前路基掏空 北上車道暫時封閉
|地方接連大雨,南迴公路又出現災情。在台東縣大武鄉大溪明隧道北端出口,由於大竹溪溪水暴漲,經過一夜沖刷,北上路段路基被掏空塌陷,公路局已暫時封閉北上車道,進行路基加固作業,呼籲用路人注意小心通行。
-
島在現場》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 環評建議補正再審【我們的島】
|環境環境部於昨日(5/12)召開「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最後做出結論,本案需加強極端氣候規劃、耐震、土石、污泥等說明,建議本案2025年7月31日前補正再審。
-
0403花蓮地震衝擊太魯閣 太管處:7年全園區開放難達成
|地方太魯閣的壯麗景色在去(2024)年的0403強震中受創,堪稱開園30多年來最嚴重一次,接連的餘震與颱風,都加劇災情惡化。時隔近1年,採訪團隊重回太魯閣,包含砂卡礑、燕子口、白楊步道等精華地景還是滿目瘡痍,持續對外封閉,半路更突然遭遇地震,場面驚險。但景區步道以及中橫公路要採人為修復,還是自然復原才能變得更安全?許多人也關心,太魯閣何時能開放?太管處說明,原定的2031年全園區開放應該是不可能。
-
0403震後1年/千起餘震擴大崩塌 太魯閣再添近千頃難癒傷痕 【圖解】
|環境去年4月3日規模7.1的花蓮強震搖晃全台,橋斷樓塌釀成20人罹難。時隔近一年,強震造成的脆弱地質如同未癒之傷,仍在地表撕裂擴大,1千8百多起餘震與後續颱風肆虐,讓受災嚴重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崩塌面積再增加逾25%,預計得花7年以上的時間復原。
-
竹東122縣道巨石掉落 縣府初判地震及降雨等因素影響
|地方這幾天的山區道路接連有土石掉落,今(5)日上午6時半南橫公路摩天路段就出現落石,一度阻斷雙向道路通行;昨(4)日晚上7時多新竹縣竹東鎮122縣道也發生巨石掉落,當時在場的員警和民眾差點就被砸傷,幸好提前向一旁撤退而沒有造成人員受傷。2起事件的掉落原因,官方分析與近來地震及下雨有關。
-
地震、颱風接連重創太魯閣,修復之路有多長?【獨立特派員】
|生活0403強震重創太魯閣,聯外道路台8線–中橫公路,也多處坍方。經過搶修,目前小規模的災情已陸續修復,大規模的損傷修復工程,7月底也開始發包,預計今年底將陸續開放封閉的景點。強震後地貌的改變,令人怵目驚心,而這也關係到許多人最關心的–未來太魯閣旅遊安全嗎?
-
縣道149乙線草嶺段落石大 雲林縣府盼改以明隧道工法
|地方凱米颱風造成雲林古坑草嶺地區多處道路土石崩塌災情,其中縣道149乙線6.3公里處,該段落石多數是大石頭,當時造成道路中斷,若只做邊坡整治效果有限。對此雲縣府交工局提出災後復建工程計畫,希望將此段改以明隧道工法,預估工程費7千多萬元,已提報中央希望能獲支持。
-
雲林草嶺聯外道路土石滑落 盼1週內搶通所有鄰近要道
|地方阿里山公路台18線70.2公里明隧道,今(29)日上午5時多發生上邊坡坍方,大小落石、泥流崩坍到路上,隧道上方也被大落石壓毀,目前已搶通單向通行。而雲林草嶺地區聯外道路也因多處土石滑落、樹木傾倒,目前僅能緊急清理單向通車,雲縣府、古坑鄉公所加派契約廠商進駐搶修,希望一週內搶通所有鄰近要道。
-
新自強號出軌處無落石告警系統 土木技師:應先對邊坡進行整治
|地方台鐵229次新自強號21日行經花蓮路段時,因為土石泥流覆蓋軌道,造成列車出軌,由於該處有明隧道,所以並沒有建置落石告警系統。但土木技師認為,不管有沒有裝設落石告警裝置,都不是防災正解,當務之急是對邊坡進行整治。
-
大清水明隧道搶修不慎火警 火勢撲滅後已恢復雙向通車
|地方台9線的大清水明隧道,先前因為0403地震有落石坍方,造成頂版破損,目前還在搶修當中。昨(14)日上午將近11時,進行頂版的鋼筋切除作業時,不慎引燃防落石的廢輪胎發生大火,火勢延燒7個小時之後撲滅,在晚間6時45分恢復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