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心
-
「福爾摩沙八號」星系 第一粒衛星送往美國整備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是台灣頭一个自製的衛星星系,計共有8粒的光學遙測衛星,頭一粒衛星早起在新竹的國家太空中心準備要送去美國,按算會在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賴清德總統早起表示,這顆衛星號名叫做「齊柏林衛星」,望會當親像導演仝款,透過鏡頭讓世界「看見台灣」。 (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台灣自製「福衛八號」將升空 技術突破與應用層面一次看
|生活首個由台灣自製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星系「福衛八號」,首顆衛星今(7)日起運送往美國發射場進行整備,預計於11月搭乘Space X火箭升空。福衛八號是什麼?與台灣既有衛星有何不同?可應用於哪些層面?
-
「齊柏林衛星」啟程赴美 預計第4季發射升空
|文教科技台灣第一個自製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福爾摩沙衛星8號,其中第一顆衛星(FS-8A)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衛星,今(7)日正式起前往美國的發射場進行整備作業,預計今(2025)年第4季發射升空。總統賴清德親臨起運現場,強調這是台灣在太空科技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
NASA月球任務開放「把名字送上太空」 參與者可獲專屬登機證
|全球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阿提米絲二號(Artemis II)任務,預計將於2026年4月前繞行月球10天。NASA日前發布資訊,邀請全球民眾一同參與這項任務,只要在NASA官網完成登錄,就能讓名字被存入送上太空的SD記憶卡,參加者還可獲得專屬的電子版「阿提米絲二號登機證」。
-
首屆台灣盃火箭競賽旭海登場 陽交大、聯合大學團隊奪冠
|文教科技由國家太空中心跟屏東縣府,在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舉辦的首屆台灣盃火箭競賽決賽,大專組由陽明交大及聯合大學組成的團隊奪冠。而發射場的新建組裝廠跟整修控制中心,今(27)日也進行揭牌,宣示台灣發展太空及衛星產業的決心。日前美方透露考慮在九棚基地設置太空港,國科會表示希望屏東未來能成為探空重要基地,與國際接軌。
-
僅剩十位青年的村落 將成火箭發射太空港【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屏東縣滿州鄉九棚村,一個依山傍海、只剩十位40歲以下成年人的小村落,在今年3月被選定為國家級火箭發射基地,是未來帶領國家太空發展的重要計畫。沒落的小村莊與浩瀚無垠的宇宙意外相遇,村民在生態與發展之間掙扎,期盼藉由國家資源翻轉沒落的村莊。國家則期盼建設基地,能提高涉及國安與資安的太空自主性。火箭發射不再受制於他國,從國防安全、太空產業到科學研究都可受益
-
MIT立方衛星山雀T2美國升空 順利與台灣地面站通聯
|產經國家太空中心TASA宣布,自製立方衛星山雀T2,在台灣時間今(24)日清晨搭乘SpaceX獵鷹九號火箭升空,並且在8小時後順利與台灣地面站通聯。太空中心指出,此次任務希望提升衛星元件酬載開發的多樣性,以提高立方衛星任務成功機率。
-
臺灣打造6粒低軌通訊衛星 第1粒拚2027發射
|為著國際太空產業,政府欲打造臺灣頭一批、6粒低軌通訊衛星,頭一粒按算2027年發射。專家強調,進前有海底電纜線夆創斷去的情形,咱若發展低軌衛星,毋但保持通訊,閣較有戰略上的意義。(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國科會打造6低軌通訊衛星 首顆預計2027年發射
|文教科技為了競逐國際太空產業,政府規劃打造台灣首批的6顆低軌通訊衛星,首顆低軌衛星預計2027年發射,其中4顆將協助國內廠商透過國際合作模式,讓廠商具備系統整合能力。專家強調,包括台澎3號海底電纜被勾斷斷訊等的情況,發展低軌衛星,不只可以保持通訊,更有戰略上的意義。
-
台大「液態華爾滋」提案奪冠 12月將登日本國際太空站實驗
|文教科技2025國際太空站(ISS)零重力實驗提案比賽,台大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蔣雅郁的團隊研發流體操控技術,讓液體在微重力狀態下在彈簧內跳華爾滋,拿下台灣區冠軍。今(2025)年2月更通過日本複選,獲選為最具潛力的11個提案之一,將在今年12月登上日本國際太空站希望號實驗艙(Kibo)進行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