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心
-
NASA月球任務開放「把名字送上太空」 參與者可獲專屬登機證
|全球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阿提米絲二號(Artemis II)任務,預計將於2026年4月前繞行月球10天。NASA日前發布資訊,邀請全球民眾一同參與這項任務,只要在NASA官網完成登錄,就能讓名字被存入送上太空的SD記憶卡,參加者還可獲得專屬的電子版「阿提米絲二號登機證」。
-
首屆台灣盃火箭競賽旭海登場 陽交大、聯合大學團隊奪冠
|文教科技由國家太空中心跟屏東縣府,在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舉辦的首屆台灣盃火箭競賽決賽,大專組由陽明交大及聯合大學組成的團隊奪冠。而發射場的新建組裝廠跟整修控制中心,今(27)日也進行揭牌,宣示台灣發展太空及衛星產業的決心。日前美方透露考慮在九棚基地設置太空港,國科會表示希望屏東未來能成為探空重要基地,與國際接軌。
-
僅剩十位青年的村落 將成火箭發射太空港【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屏東縣滿州鄉九棚村,一個依山傍海、只剩十位40歲以下成年人的小村落,在今年3月被選定為國家級火箭發射基地,是未來帶領國家太空發展的重要計畫。沒落的小村莊與浩瀚無垠的宇宙意外相遇,村民在生態與發展之間掙扎,期盼藉由國家資源翻轉沒落的村莊。國家則期盼建設基地,能提高涉及國安與資安的太空自主性。火箭發射不再受制於他國,從國防安全、太空產業到科學研究都可受益
-
MIT立方衛星山雀T2美國升空 順利與台灣地面站通聯
|產經國家太空中心TASA宣布,自製立方衛星山雀T2,在台灣時間今(24)日清晨搭乘SpaceX獵鷹九號火箭升空,並且在8小時後順利與台灣地面站通聯。太空中心指出,此次任務希望提升衛星元件酬載開發的多樣性,以提高立方衛星任務成功機率。
-
臺灣打造6粒低軌通訊衛星 第1粒拚2027發射
|為著國際太空產業,政府欲打造臺灣頭一批、6粒低軌通訊衛星,頭一粒按算2027年發射。專家強調,進前有海底電纜線夆創斷去的情形,咱若發展低軌衛星,毋但保持通訊,閣較有戰略上的意義。(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國科會打造6低軌通訊衛星 首顆預計2027年發射
|文教科技為了競逐國際太空產業,政府規劃打造台灣首批的6顆低軌通訊衛星,首顆低軌衛星預計2027年發射,其中4顆將協助國內廠商透過國際合作模式,讓廠商具備系統整合能力。專家強調,包括台澎3號海底電纜被勾斷斷訊等的情況,發展低軌衛星,不只可以保持通訊,更有戰略上的意義。
-
台大「液態華爾滋」提案奪冠 12月將登日本國際太空站實驗
|文教科技2025國際太空站(ISS)零重力實驗提案比賽,台大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蔣雅郁的團隊研發流體操控技術,讓液體在微重力狀態下在彈簧內跳華爾滋,拿下台灣區冠軍。今(2025)年2月更通過日本複選,獲選為最具潛力的11個提案之一,將在今年12月登上日本國際太空站希望號實驗艙(Kibo)進行實驗。
-
太空史上首次載人飛越南北極 為火星任務鋪路
|全球馬斯克旗下的太空公司SpaceX獵鷹9號火箭3月31日載著4位業餘太空人發射升空,展開太空史上第一次飛越南北極的首次載人任務。這次的任務由一名中國出生的加密貨幣投資家出資,他和3名乘客接受8個月的太空訓練後登上太空。而這次為期3至5天的任務也將進行好幾項實驗,提供未來火星任務的參考。
-
德國光譜號火箭試射18秒墜海 研發者:達成預設目標不算失敗
|全球由德國伊薩爾航太公司研發的光譜號載運火箭,於台灣時間30日晚間6時半左右,從挪威的安島太空中心首度發射升空,不過在升空後18秒火箭就失去平衡,接著墜入太空中心旁的海面爆炸。不過伊薩爾公司指出,整個過程預定達到的目標都有完成,因此首度升空不算是失敗。
-
8天任務延宕9個多月 美2太空人終返地球
|全球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的2名太空人,去(2024)年6月搭乘波音公司星際飛機號太空船上太空執行任務,卻因為太空船的推進系統出問題,導致他們滯留在國際太空站。台北時間今(19)日上午近7時左右,他們和另外2名太空人一同乘坐SpaceX的乘龍號太空船,成功降落在美國佛州海岸返回地球,結束他們原本只有8天卻延宕了9個多月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