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
-
卓榮泰宣布設廚餘協調所 召集各縣市整合去化能量
|生活為防堵非洲豬瘟疫情,行政院長卓榮泰今(30)日宣布成立廚餘去化中央前進協調所,將自明(31)日起邀集各縣市政府開會,整合全國能量,確保廚餘獲得妥善處理。針對台中梧棲染疫養豬場豬隻死亡數量出現前後落差,台中市農業局表示,經追查後發現化製車三聯單有塗改痕跡,由於台中弊死豬是送到雲林化製廠處理,已透過行政程序調單清查原因。
-
雲林廚餘量日增10噸 環保局協調南亞堆肥場增開產線
|地方雲林縣每日廚餘量約30公噸,但受到非洲豬瘟影響,全台目前禁止廚餘養豬,有部分業者無法將廚餘透過外縣市業者去化,轉向和清潔隊簽契約去化。對此雲縣環保局表示,經預估日平均會增10公噸廚餘,因此已請南亞堆肥場加一條廚餘去化產線。
-
馬太鞍遷村或中繼安置成難題 回望台灣重大災難如何重建?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釀災,受災嚴重的佛祖街有71戶具居住隱憂,其中有39戶規劃在台糖用地興建中繼屋。災害後花蓮縣府曾評估遷村,但受災戶希望能「離災不離鄉」。返回家園可以是選擇題嗎?這個問題在921地震與莫拉克風災皆曾進行討論,無論是原地重建或異地安置,仍要仰賴政府與社會協助,公視新聞網整理歷來重大安置政策,一次看懂災後重建議題。
-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災民重建的漫長考驗【獨立特派員】
|環境花蓮馬太鞍溪潰壩釀成嚴重水患,災後超過半個月,地方重建仍陷混亂。從自救會組織、安置爭議到學校兼作避難所,災民的努力與政府的應變落差,暴露出基層災防體系的斷層與資訊不透明。當臨時收容逐漸結束,真正的挑戰才開始,如何在重建過程中兼顧生計、文化與社區韌性,考驗政府整合能力,也考驗社會對災後長期支持的耐心。
-
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前進協調所退場
|地方花蓮光復馬太鞍溪新生的堰塞湖昨(21)日晚間發生溢流,淹沒了馬太鞍溪橋臨時便道,影響通行,所幸透過搶修,中午就恢復通車。而花蓮光復鄉災後救援工作即將屆滿1個月,中央前進協調所今(22)日宣布,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的4大要件已經達成,因此調降為「常態警戒」,救災協調所今日正式退場,將轉型為重建復原會報,總協調官也特別感謝國軍、救災人員和志工投入協助。
-
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中央前進協調所宣布移交任務
|地方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事件發生近1個月,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22)日宣布,正式解除紅色警戒,並降級為常態警戒。至於上週形成的太魯閣堰塞湖,則因該堰塞湖尚未溢流,安全性與馬太鞍溪堰塞湖不同,因此仍維持紅色警戒。
-
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 中央協調所將轉型拚重建
|環境花蓮光復鄉災後救援工作即將屆滿一個月,中央前進協調所今(22)日宣布,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的4大要件已經達成,因此調降為常態警戒,救災協調所也正式退場將轉型為重建復原。另外,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今天監測到距離壩頂溢流大約3.42公尺,比昨天略為下降,目前壩體下方持續滲流,仍維持紅色警戒,相關工程今天就會開標。
-
馬太鞍溪底便道搶修 中午已恢復通車
|地方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昨(21)日晚間9時多開始溢流,水淹過馬太鞍溪橋臨時便道,水位在晚間10時45分降到便道以下。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在狀況開始前就已疏散河道機具,也撤離附近100多位居民,所有狀況在今早8時解除。經過工程單位搶修,今(22)日中午12時南北向已恢復通車。
-
馬太鞍堰塞湖救災將滿月 明決定是否調降紅色警戒
|地方馬太鞍溪堰塞湖自10月以來,水位沒有顯著變化,前進協調所在確認符合解除「紅色警戒」的4大要件後,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預計明(21)日下午做最後一次決定,是否調降到正常情況。而相關救災工作時程就要滿1個月,即將會轉型進入重建階段,其中將會研議是否要在光復鄉設置滯洪池,同時評估家戶是否做防水閘門。
-
光復近日降雨不大仍積水 研議設置抽水站或滯洪池
|地方花蓮光復鄉持續災後復原,今(20)日上午在重災區佛祖街有大型重機具和怪手持續進行清淤,居民也趁著沒下雨在家清理泥濘,但還是擔心這幾天若下大雨是否會淹水。對此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下一階段的復原工作將會研議在光復鄉設置抽水站或滯洪池,同時評估家戶是否要做防水閘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