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
-
國際兒童人權日 民團籲正視兒少數位風險
|文教科技今(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民間團體提醒台灣兒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數位風險。就以據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TCS)在2023 年資料為例,我國9到12歲小學生使用TikTok比率高達46.1%,恐怕暴露在高資訊流通和低自我防護的危險中。
-
南韓總預算破紀錄拼AI建設 向輝達採購26萬顆GPU
|全球南韓總統李在明,以開啟AI時代、晉升全球AI三大強國為目標,公布了總金額728兆韓元,破紀錄的新年度政府預算。其中全球AI晶片龍頭美國輝達,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輝達一顆先進GPU,要價3到4萬美元,有錢也買不到。不過,南韓一下子就獲得了26萬顆,總數量僅次於美國、中國。
-
捒台語計畫 後龍圖書館課程台語比例煞干焦1%
|台語新聞文化部自舊年開始推動台語家庭計畫,各地攏有豐富的活動,煞也有一寡台語比例無達到公告的%數標準。有民眾指出苗栗後龍圖書館,咧講故事培訓的課程,台語比例干焦1%,民眾表示誠失望。針對台語比例的種種問題,文化部回應講,咧「國家語言數位資源網」頂的台語活動,台語比例上無愛有60%,若有領補助,煞無合規定,會先輔導,若無改善,補助就會扣錢。(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愛沙尼亞驚中國報復 臺灣駐處名稱卡關2冬
|台語新聞根據外國媒體的報導,講台灣佇愛沙尼亞首都設「代表處」煞是卡牢咧,雙方談判2年攏喬bue好勢,主要原因是:卡佇名稱欲比照「立陶宛模式」使用「台灣」,或者是:依照歐洲慣例,號做「台北」。對此,外交部表示,態度開放,希望以互惠合作精神,加強雙邊關係、有具體作法
-
愛沙尼亞駐處因名稱陷2年僵局 外交部: 秉持開放態度務實討論
|政治外媒《日經亞洲》報導,台灣在愛沙尼亞首都設立代表處陷入了僵局,雙方談判兩年以來,仍沒有共識,主要原因在於名稱要比照「立陶宛模式」使用「台灣」,或者依「歐洲慣例」以「台北」為名。對此,外交部回應,秉持開放態度,希望以互惠合作精神,務實討論加強雙邊關係的具體做法。
-
高雄開發14款市政服務APP 民代籲整合促觀光又便民
|地方高雄市為因應民眾的交通、醫療及市政服務等需求,共開發14款APP,但有些不僅類型雷同、功能也重覆,因此民代建議應該整合;研考會承諾會慢慢整合,並先以數位市民網站來整合服務。
-
賴清德國慶談話聚焦6大關鍵力 將打造「台灣之盾」防空系統
|政治總統賴清德於今(10)日上午10時30分發表國慶談話,呼籲中國停止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及二戰歷史文件,並強調會在2030年前讓台灣國防預算達到GDP的5%,加速打造防空系統「台灣之盾」、加強國防科技研發與不對稱作戰能力。此外,賴清德也感謝協助花蓮光復災後復原的「鏟子超人」們,稱讚這是世上絕無僅有的自發性全民運動,證明台灣人守護家園的決心。
-
中國安洵外洩文件曝光 台資安公司揭中駭客滲透內幕
|全球最近幾年,全球各地接連傳出遭到網路攻擊,到底「神秘的駭客」是誰?日本NHK製作了一部紀錄片《解碼中國外洩文件》,邀集各國資安專家,共同解析這一起複雜的國際事件。
-
調查指看隨選視訊比例增 有線電視頻道普及率跌破7成
|生活主計總處公布去(2024)年家庭收支調查,從分析數據中,發現民眾生活習慣的變化,像是彩色電視機的普及率下降、有線電視頻道普及率更是跌破7成,但多媒體隨選視訊的比例卻大幅增加,看出民眾日常的收視習慣發生變化。
-
法數位宵禁限制青少年社群使用 芬蘭立法禁學生在課堂用手機
|全球長時間滑手機不僅影響專注力與學習效果,也使部分青少年陷入孤立或焦慮。各國政府紛紛開始出手規範了,法國推動禁止15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並對15至18歲實施晚間10時至早上8時的「數位宵禁」,芬蘭則立法限制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