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再現堰塞湖 首波溢流下午1時抵下游
民眾說,「真的變很大。」泥水滾滾沿著馬太鞍溪流下,明顯可以看出水流量逐漸變大,水位已快淹過馬太鞍便道高度,因為林保署監測馬太鞍堰塞湖13日清晨又發現新增1處堰塞湖,持續紅色警戒,在下午1時30分發現新堰塞湖開始溢流。
民眾表示,「1點44分的時候水來了,上面那邊如果水再大的話,還是會再淹過來,還會再淹進來明利這邊。」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指出,「確定在大概1時40分的時候,第1波大水就到了,因為天氣不是很好,我們現在沒有辦法上去空拍,我們懷疑它應該是提早溢流。」
新堰塞湖預估標高1000公尺,面積最大7.6公頃,滿水位蓄水量100萬噸,原本預計下午4時溢流,林保署13日上午已要求河床施工重機具撤離,縣府也宣布光復鄉下午1時停班停課,沒想到溢流提前2個多小時,河道水位開始上升、泥水狂奔。
員警廣播:「請村民禁止進入災區。」
萬榮鄉明利村的部落青年自發性協助管制,員警邊騎車邊廣播,不要隨意跑到受災區域,原先要搶通主要聯外道路花45線的工作,先暫時停擺。
公視記者歐芸榕在現場指出,「可以看到貨櫃就直接卡在民宅上,明利村低窪區域淤泥淤積很高。」
花蓮萬榮鄉明利村民劉女士表示,「看病,像那個有慢性疾病不方便,像我沒有車子,我這個電摩怎麼爬上去?」
花蓮萬榮鄉明利村民黃女士認為,「當然是人身安全優先。」
花蓮萬榮鄉明利村長林萬成指出,「我們現在在搶通的是花45,一樣、都一樣,都停止。」
至於上次重災區光復鄉,中央還沒有解除紅色警戒,但縣府宣布13日恢復上班上課,引起不少民怨。
花蓮光復鄉居民指出,「現在很麻煩,要出門也不是,不出門也不是。」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到10月22日解除紅色警戒,但是在10月14日恢復上班上課,其實這也是紅色警戒,所以在這次在今天的部分,我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應該要組成堰塞湖的專案小組。」
行政院會13日也通過馬太鞍溪災後重建特別預算,並因應鳳凰颱風災情,新增水利設施等20億,總計270億。主計總處表示,特別條例上限300億,已預留30億,做滾動檢討執行,會盡速送立法院審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