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濱海小鎮再度淹水1樓高 全國第2座分洪道何時可在蘇澳完成?

宜蘭蘇澳歷經一夜大雨後,今(12)早洪水退去,道路一片狼藉。(圖/法新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宜蘭縣蘇澳鎮昨(11)日降雨創史上第2高,且最高時雨量逾130毫米,導致市區嚴重淹水,水深最高超過1層樓高,初估受災上千戶,當地居民直呼堪比15年前梅姬颱風釀成的嚴重水災。為何這處濱海城鎮淹水這麼深?有方法抵抗反覆發生的歷史嗎?

蘇澳過去也曾嚴重淹水?

距今15年前,2010年10月颱風梅姬撲台,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導致宜蘭在21日降下豪大雨,加上適逢大潮,洪水無法排出,當時幾乎整個蘇澳都泡在水裡,部分低窪地區甚至水淹2層樓高,還引發土石流,造成38人喪生。

蘇澳當時創下時雨量200毫米的紀錄。時任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曾說,依照當時全台的雨水道設計,1小時能承受的降雨量只有70到80毫米,「全台灣沒有一個都市可以承受這樣的洪水。」

2010年梅姬颱風襲台時造成蘇澳淹水。(圖/法新社)
2010年梅姬颱風襲台時造成蘇澳淹水。(圖/法新社)

這次颱風鳳凰也相似於梅姬,再度造成蘇澳淹水最高超過1層樓。根據氣象署統計,蘇澳測站單11日累積雨量648.5毫米,最高時雨量達130.5毫米,皆創下當地史上第2高,僅次於梅姬颱風。

蘇澳為什麼容易淹水?

除了歸咎於強降雨,有其它因素造成蘇澳淹水災情比其它地區嚴重嗎?

經濟部水利署指出,蘇澳市區是三面環山、開口朝東南方的小盆地,入秋後陸上冷空氣翻越山脈進入盆地,盆地內的暖空氣又因為被海上冷空氣封住,形成冷空氣在上、暖空氣在下的熱力不穩定狀態,容易產生局部性豪大雨。

此外,蘇澳溪下游流經的蘇澳市區流域呈寬短形狀,山勢陡峭、水流湍急,暴雨時期經常導致山洪爆發,加上地勢低窪,遇豪大雨就容易造成淹水災害。

面對這次大雨使溪水暴漲,蘇澳鎮長李明哲表示,即使當地抽水站持續抽水,仍無法把水位降低。

全國第2座分洪道可望為當地抗洪

其實經歷颱風梅姬帶來的洪災後,宜蘭縣政府隔年就提出治水規劃,2013年蘇澳溪分洪規劃計畫獲中央同意,以梅姬颱風降雨規模再現(約24小時1084毫米、48小時1333毫米)、但蘇澳溪主流堤防不溢淹且降低水位為目標,在蘇澳溪主流、猴猴坑溪匯入口下游約300公尺右岸處,引洪水出海,避免進入下游市區,預計最大分洪量可達690CMS(立方公尺/秒)。

經過環評審查,工程計畫在2023年獲行政院核定,總經費54億元,成為繼新北市員山子分洪道後全國第2座分洪道工程,至今已完成設計並取得用地。

然而,蘇澳溪分洪道原本預計明(2026)年完工,過程中因Covid疫情後原物料價格上漲,宜蘭縣政府評估將工程經費提高至75億元,預計竣工期程也延至2028年底。今年初將新版計畫送交行政院審查,但分尚未核定,也未動工。

水利署補充,除了蘇澳溪分洪工程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在宜蘭縣投入38億元辦理治水工作。但李明哲呼籲,還是希望能盡快打造分洪道,才能讓蘇澳免於又一次淹大水,「民眾都很痛苦,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