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保費改革喊停 卓揆:跨部會溝通再加強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改善健保財務,衛福部長石崇良昨(6)日提出所謂的補充保費,但立刻引發爭議,金管會則宣稱事先不知情。結果不到一天,行政院長卓榮泰就決定喊卡,而對於這一場風波,他坦言「跨部會溝通可以更好」。
衛福部長石崇良6日才拋出將修法改革健保補充保費,引發爭議,最後政策7小時轉彎,當晚就被行政院「喊卡」,連院長卓榮泰都坦言要加強跨部會溝通。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質疑,「根本沒有跟金管會來溝通討論過,這樣的決策模式,請問院長覺得這樣可取嗎?」
卓榮泰回應,「所以它並不是一個定案,它就是一個預告,讓社會各界來提供意見。」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說,「所以院長,你們部會之間的溝通應該要做檢討。」對此卓榮泰回應,「可以更好。」
而原本的改革內容,包括利息、股利、租金三項目的補充保費採「年度結算制」,超過2萬元就要繳2.11%的補充保費,不僅讓「存股族」負擔大增,連自家立委都質疑,把刀砍向了小資族?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表示,「我們看到問題是,如何讓國家對於健保的永續財源能夠更穩健,但是呢,不要讓年輕世代有受到被剝奪的這種負面觀感。」
衛福部長石崇良回應,「這個政策當然在我們內部是討論了許久,因為不斷地在為健保的財務做研析,跟很多財經專家都有討論過,但還是還沒有經過正式地啟動。」
石崇良強調,政策出發點都是「健保不能倒」,面對爭議,也表示而去留從不在心中。
不過,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認為方向值得肯定,但對於起徵點2萬元已經是2013年算出來的數字,10年沒更新,建議門檻可再調整。
連賢明說:「很多人其實透過拆單的方式,來避免補充性保費的收取,部長只是希望能夠考慮以『結算』的方式來處理,假設是以2萬元作為一個下限的話,當然它會影響的相對比較大,那我們適度把它往上拉,其實影響的效果就會小很多。」
連賢明點出,過去健保主要依靠薪資所得支撐,但社會結構已經改變,資本所得占比逐漸上升,制度當然也應該與時俱進,如何在「公平性」與「行政成本」取得平衡?才是接下來的重點。
許勝婕/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