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屋頂大搶救|丹娜絲災後復原【我們的島】
颱風之後,台南市政府粗估約有四萬多間房屋屋頂受損,台灣心義工團召集志工,進行屋頂修復救援行動。

重創農村傳統紅瓦屋 修復有何困難?
台南市七股區的黃先生,家園屋頂被吹壞,他家原本是紅瓦屋頂,隔熱較佳,目前只能換成鐵皮屋頂,先求不漏雨。這場風災產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紅瓦屋頂的消失。平埔族吉貝耍聚落的段洪坤老師,擔心傳統三合院聚落的紅瓦屋頂消失,無論在居住功能,或是文化景觀,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七股區的蘇家古厝,已經有90年歷史,三合院房屋建有漂亮的圍牆立面,屋內裝飾華麗,家族後代團結守護。颱風前,還進行了古厝修復,沒想到颱風吹落物砸壞紅瓦屋頂,房屋嚴重損傷,家族成員商議決定修復紅瓦屋頂。



長期維護古厝,蘇家後代相當盡心,一直希望能獲得文資身分,讓建物永遠保存。因為沒有文資身分,家族希望進行文資審查,加上風災受損嚴重,8月5日政府進行現勘,思考協助方案。
在文資審查前,蘇家邀請紅瓦匠師前來修復,師傅陳文林和家人一起工作,更換屋頂紅瓦。陳文林表示,台灣紅瓦屋數量龐大,修復市場具經濟規模,但是人才斷層,加上不再燒製紅瓦,目前修復有困難。

菁寮天主堂不只修屋頂 還想改造成文化基地
台南市後壁區的田野上,聳立一座銀色尖頂的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是德國知名建築師波姆在1955年所設計,充滿現代風格特色的建築。


70年歷史的天主堂因丹娜絲颱風受損,鋁皮屋頂被吹壞,引發關注,各方慷慨捐款。天主堂希望邀請各方專業人士參與,不只修復鋁皮屋頂,同時希望改造空間,成為地區文化基地。
一場風災造成大量屋頂毀損,也讓人注意到文化屋頂的美麗景觀,無論是傳統紅瓦屋,或是西式天主堂,都用不同的建築語彙,訴說台灣的歷史故事,讓搶救屋頂行動,格外具有意義。
丹娜絲後續》風災下的石綿危機|清理缺防護,勞工、居民恐成二次受災戶
郭志榮、戴嘉宏、葉鎮中/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