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科技業生產將區域化 提醒台廠布局留意市場變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中科技戰持續,地緣政治風險也影響周邊國家產業發展,台灣產業鏈備受關注。中經院今(23)日舉行研討會,與會學者提醒,台灣產業影響比想像中更大,不過全球生產模式可能從全球化逐漸轉為區域化,學者也提醒台廠布局務必留意市場變化。
美中科技戰持續升級,地緣政治成為國際經濟和戰略科技發展模式的關鍵因素,也對全球科技產業鏈產生衝擊,而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完整、地理位置處於2強之間,科技發展受到密切關注。
中經院長連賢明指出,「很重要的就是製造業的能量,那美國現在因為製造業其實大部分是在亞洲,所以亞洲這邊跟它合作的話,事實上就會讓整個中美爭霸裡面把這塊補起來,相對的中國缺乏的就是半導體先進製造,所以這邊其實台灣也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學者認為台灣研發力量強,對科技戰發展影響不容小覷,不過因為過去在同一個地方生產再銷往全世界的模式,在關稅政策與科技戰影響之下可能改變為以區域為單位,在內部就完成製造與銷售,台廠更要審慎布局;也有學者分析,美國打算將研發生產都遷回國內應對科技戰。
中經院第二研究所副研究員戴志言認為,「美國有些時候其實對於這些新科技的監管使用的倫理,會遵守一個比較嚴謹的規範,中國的態度可能是先讓大家去內捲,然後找出一個應用的領域之後,接下來才制訂它所謂的管制的行為跟辦法。」
美中科技角力持續,雙方更投入大量資源在新興科技發展,包含量子科研、人型機器人等,學者則提醒台灣也有相應優勢,應該投入更多資源以搶得發展先機。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