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引進心理健康急救計畫 給予「心理CPR」連結專業協助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心理健康警訊不斷攀升,其實除了身體CPR,心理也有CPR,有民間團體在衛福部的支持下,引進澳洲「心理健康急救」計畫,希望訓練人人都能成為「心理健康急救員」,一旦周邊有人的心理健康出現狀況,可以早期發現並及時給予幫助。
不只身體急症需要CPR,如果心理發生危機,其實也需要救援之道。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大,國人近年心理健康警訊不斷,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在衛福部的支持下,引進澳洲「心理健康急救」計畫,希望訓練人人成為心理健康急救員,4日將推出第一個正式課程。
華心MHFA專案經理張瓈文指出,「他開始出現一些徵兆的時候,有點不對勁的時候,其實就希望能夠介入的去幫助他,以免他的情況惡化,所以是一個早期介入的一個方案。」
台大公衛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張書森說,「15到24歲在過去10年當中,自殺率有明顯增加,焦慮跟憂鬱症為主的這個情形,可能每5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有這個常見精神疾患的情況。」
近年自殺重返國人10大死因,國內約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可能患有常見的精神疾病,「傾、聽、給、鼓、勵」是「心理健康急救」計畫的5個關鍵救援行動,衛福部年底前總計將調訓近200名人員,成為心理健康急救員。
急救員代表蘇芙誼說明,「因為在很多時候,我們會急於給予幫助或協助,在沒有即時的聽取就是對方想要表達或他的心理狀況,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學習到最大的就是,先去聽他們想要的需要的協助,跟他們心理狀況。」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柏熹回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到目前為止已經有61處,到今年底會總共成立71處,未來會成立到100處。」
陳柏熹也進一步指出,CPR最初在醫院推行,逐漸擴展到消防、救護人員,最後普及民眾,心理健康急救也將循相同模式。目前全台已經有61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年底將增加到71處,並在2028年前完成100處布建,扮演社區守門員角色。
吳仲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