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大罷免首輪投票出爐 選民釋出什麼訊號?【獨立特派員】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罷免案於7月26日結束第一波投票,以25比0告終,全數不通過罷免。這次衝出6成投票率,是罷免史上最高。這場由國會僵局延伸出的罷免潮,選民們已經透過選票表達意見,最後仍得回歸國會來回應。
(圖1,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罷免案於7月26日結束第一波投票,以25比0告終。圖/獨立特派員)

25比0告終

7月26日進行第一波罷免案投票,24席藍委加上新竹市長高虹安,全數安全下莊。「唯一的一個意外點真的是0,」文化大學國發陸研所兼任教授曲兆祥指出,投票前反罷陣營預估至少0至3席。

匯理國際政策諮詢集團董事長譚耀南觀察,罷免合憲合法,「但又有點怪怪的機制來行使公民的直接民主,看起來沒有得到足夠的選民的認同」。

 

超高投票率

值得注意的是,有7個被罷免人的同意罷免票超過25%的基本門檻,只是因為不同意票數更多,因此失敗。「若非不同方投票率那麼高的話,極有可能這些立委都會被罷掉,」曲兆祥說。

台灣從未有罷免投票率如此高的狀況。傅崐萁投票率超過六成,台北市立委徐巧芯跟王鴻薇也超過59%。比起過去台中立委陳柏維跟基隆市長謝國樑的罷免投票率都只是剛好過半;2020年舉國沸騰的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投票率更只有40.83%。

曲兆祥分析,新北市與台北市都高出過往罷免投票率兩成,以台北市來說,兩成約40萬的選票,很是驚人。

 

支持民進黨不等於贊同罷免

其實被罷免立委本來就是該區多數。然而,這次同意罷免票數全都低於2024年民進黨立委得票數,甚至有8名被罷免立委的不同意票數還高於2024年當選得票數。

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分析,將反罷票數除以該區國民黨立委2024年得票率,結果約95%;將同意罷免票數除以該區民進黨2024年得票數,平均大概85%。兩者動員的票數相差10個百分點。他進一步指出,「某些地區藍白合真的很有用,因為你把它比例加過去就這個樣子」。

「沒想到民進黨的組織票沒有開出來,」政治評論員周偉航指出,民進黨在王鴻薇這區的同意票數相當漂亮,但至少一兩萬的民進黨選票消失。

曲兆祥解釋,所謂中間選民是指沒有固定政黨認同的人,也就是在過去三至五次大大小小的選舉中投給不同的政黨,或者不出來投票。他認為,部分立委的不同意罷免投票數高於該立委選上立委時的得票數,就證明了中間選民不認同罷免活動。

 

反霸方議題分眾

消失的票跟多出來的票,以及高投票率之間的關係跟原因必須進一步作質性研究,才能分析確切的原因。專家初步觀察也有不同的看法。

「基本上過度動員了,」曲兆祥分析,無論是罷團還是民進黨的罷免活動都造成社會強烈的對立感,尤其是賴清德團結十講中的「雜質說」、立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拿出白色恐怖時期打壓異議人士的刑法一百條說法,都讓國民黨樂得撿槍回擊。在客觀因素上,還有南部風災以及川普關稅等壓力,成為指控執政黨不務正業的有力工具。

不同於國民黨破釜沉舟的回擊氣勢,這次罷免案從連署到成案,綠營角色尷尬。一方面被藍營指控發起罷免對立;另一方面,則被罷團活躍人士曹興誠批評「只想當不負責的側翼」。周偉航認為,民進黨組織「在行軍調度上太過保守」,怕太過介入破壞運動的公民性格;但介入太少,綠營地方基層也不清楚如何協助罷免活動。

這次罷免方一致主打下架親共與毀憲亂政的立委。以結果來說,周偉航分析,如果只是說某立委拒絕赴中備查或審查等於中共同路人,選民接受度低,因果邏輯不直覺,「必須要更明確、具說服力的證據」。

反罷方則議題多元,從個人選民服務,政策面有普發現金一萬元、兒虐死刑、保住勞工五天假,再上升到避免一黨獨大的權力制衡結構,以及羈押柯文哲一案。

周偉航以「議題破碎化」這個概念來描繪這次反罷方的策略,也就是分眾議題可打動地方分眾選票,「我們很難說有什麼議題打下去會有過半人支援,但我很確定這個議題打下去,會有2%至3%的人支持,就像堆樂高積木,搶到了幾塊小積木,就拿來堆我的城牆」。

譚耀南觀察,國民黨打出得政策牌皆非首次,凸顯行政團隊跟綠營平時就沒有妥善應對。

 

對立論述放軟

罷免案結束後,國會還有許多懸而未決的重要法案,像是財劃法、114年預算案,以及川普關稅壓力下提高國防預算等,如果國會對立持續惡化將嚴重影響國政與國安。

周偉航提醒,立法院即將進入年底預算會期,如果行政院還是以覆議手段回應,覆議不過就進入憲法法庭,但目前憲法法庭也卡住,那所有重要國政將停擺。

賴清德總統在今年2月召開憲政史上首次院際協調,邀集五院院長在總統府會商國政,強調國和萬事興。「那個叫做院際協調嗎?那個叫做排排坐、聽我說,」取兆祥受訪時不斷強調「give and take(互相忍讓)」,雙方都要讓跟拿,並且認為「要回歸政治基本面,也就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才是第一要事。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藍營等同親共,白營與藍營隨之起舞的說法,「賴清德總統可以把這個論述放軟,大家都是一家人,」將炮口一致對外更重要。

周偉航以時代力量的身分提出三黨換總召的建議,假設換成林德福、蔡其昌、黃珊珊時,「你會發現好像整個風格都不一樣,這就凸顯了在過去一年半以來黨團總召過於強勢,帶著三大黨團在那邊一天到晚對撞,撞出來的結果就是空轉,實際上就是空轉也沒監督到什麼」。

選民們已經透過選票表達意見,期盼政治人物能正確解讀,進而有正確的政治作為來解開國會僵局。讓台灣在獨特又險惡的國際情勢中能安然度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