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無糖飲含人工甜味劑 醫提醒有健康風險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立法院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無糖包裝飲料可免徵15%貨物稅,但市面上的無糖飲料有些可能以人工甜味劑替代糖分,會不會有長期健康風險還有爭議。也有醫師建議,可用天然水果及食物降低對甜食依賴。
以皮尺量腰圍自我監測,國健署檢視健康資料庫顯示,40歲以上國人近5成腰圍過粗,腹部肥胖情形普遍。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指出,「40歲以上的成人當中,3個就有1位是代謝症候群的候選人,不是只有外型的問題,其實是有內臟脂肪堆積的風險。」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表示,「無糖飲料免徵貨物稅的修法,引導一些民眾對一些健康食物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台灣肥胖率盛行,為降低健康風險立法院在5日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無糖包裝飲料可免徵15%貨物稅。
不過北市公衛師公會指出,目前市面上的無糖飲料多以人工甜味劑替代糖分,例如阿斯巴甜與蔗糖素,雖然成分可降低熱量攝取,但其長期健康風險仍具爭議。
奇美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蔡孟修說明,「有一些甜味劑的確在長期的使用下面,或是過去的研究報告就有這樣的風險,我們其實主要還是希望大家去做控糖這件事。」
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回應,「用合法甜味劑是合法的,不過這個也不是很理想,最理想如民眾要補充水分,建議說還是用白開水或天然的一些果汁。」
醫師則認為,甜味劑相關風險國際研究還未有定見,不過最好還是可以用天然的水果以及食物來取代甜味劑,也可以降低對甜食的依賴。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