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署放寬漂流木撿拾規定 可撿拾尺寸、範圍、注意事項一次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林保署上月底宣布,放寬漂流木撿拾規定,取消以往對尺寸及重量規定,未來只要是經屬地主管機關認定「不具標售價值」之漂流木,不論大小均可自由撿拾,對於使用車輛搬運或機具裁切規定也同步鬆綁。不過,民眾仍要留意公告時間、是否屬國有林區範圍再進行撿拾,以免不慎觸法。
林保署放寬漂流木撿拾規定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7月29日發布「處理天然災害漂流木應注意事項」修正規定,放寬漂流木撿拾規定,修正內容包含放寬可撿拾木材範圍、搬運方式及明確訂定撿拾期間。
林保署也提醒,如果民眾撿拾漂流木是為營利用,仍需主動向林保署各地分署或直轄市、縣市政府申請登記。若要販售漂流木,也需在販售前申請登錄「台灣林產品生產追溯條碼」。
民眾撿拾漂流木規定修正內容 | ||
新法規定 | 應留意情況 | |
撿拾規格 | 取消過去對原木殘材尺寸、重量限制,只要經屬地機關認定「不具標售價值」之漂流木,即可自由撿拾。 | 僅可撿拾國有林區域「外」之河川、出海口或海岸等地點。依據《森林法》,國有林區屬國家財產並未開放撿拾。 |
使用工具 | 符合水利法等法規情況下,可在河川範圍使用小型自用車輛載運漂流木;並允許使用鏈鋸等工具自行裁切。 | 仍禁止使用機具直接進入野溪或河川搬運漂流木。 |
撿拾時間 | 自各縣市公告指定起始日起,至氣象署發布「下次陸上颱風警報」為止可自由撿拾。 | 如發布豪雨特報,有安全疑慮,地方政府可緊急終止自由撿拾。 |
怎樣算是漂流木?
根據林保署資料,漂流木的出現是一種自然現象,當地震、降雨等天然災害因素,導致森林中的植物與土壤不堪負荷發生崩塌,樹木就可能被洪水沖下成為漂流木。
不同狀態的樹木都可能成為漂流木,例如仍在生長的生立木、枯死但未倒下的枯立木,以及原本就已倒下的倒木。
李彥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