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華南雲雨區水氣移入,中南部各水庫趁機會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可惜天公不作美效果不佳,中南部多數水庫蓄水量仍持續下探。有進帳的水庫像是曾文水庫,也只有微幅增加。
因應抗旱,中央將在高屏溪沿岸加鑿50口水井,其中28口在屏東,但屏東縣批評水利署突襲式開挖當地11口地下水井,是不尊重屏東。而缺水是地方政府重要課題,高雄今(17)日舉行南方治理平台首長會議,嘉義縣以南的首長都與會,討論最大重點就聚焦水資源。
南部降雨量少,衝擊水情。現在高屏溪川流量已經降到每秒6.1立方公尺,與往年平均值20左右相差許多。為了尋求水源,高市府找來水利署官員與專家會勘高屏溪流域,建議水利署持續往高屏溪中上游開發伏流水。水利署回應中短期、長期都有規劃抗旱計畫,也會透過地下水補注池來提升地下水位。
久旱不雨讓南部水情持續嚴峻,高雄旗山一期水稻正值引水灌溉期,農民紛紛挖井自保。高雄今年乾旱,恐怕是近3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主要水源高屏溪川流水逐漸減少,南水局近日也在高屏溪的屏東端沿岸鋪設緊急輸水管線,希望能在4月底前完工,跨溪從屏東送水到高雄支援。
高雄大樹是玉荷包主要產地,當地沒有灌溉渠道,農民多半是自行鑿井應變;但由於南部水情持續吃緊,為提早應變,水利單位預計在高雄大樹區、緊鄰高屏溪畔,挖鑿多口抗旱水井;就有部分農民擔心同樣用地下水灌溉的玉荷包,之後會因灌溉不足而歉收,對此水利局澄清,兩者取水深度不同,沒有搶水問題。
台灣已進入枯水期,加上入冬以來降雨偏少,中部南投埔里的筊白筍產區2月展開分區輪灌,南部水情燈號,除了嘉義為提醒的綠燈、台南為減壓供水的黃燈之外,由於高屏溪集水區降雨量不理想,高雄水情也趨緊。
南部乾旱已久,好不容易高雄山區這兩天下了雨,卻意外引發高屏的搶水大戰。23日高雄上游明明下大雨,但下游仍舊沒水,水利局發現是濁口溪上游有土堤,造成水全都流到屏東高樹區內,連夜出動怪手挖開土堤分流,也引發高樹農民不滿,擔心影響灌溉用水。 怪手深夜在濁口溪上游作業,將土堤挖開要分流水流。高雄山區的茂林等主要集水區,23日下大雨,但下游還是沒水,水利局一查發現,是農田水利署屏管處蓋土堤,將水全引
氣候變遷導致的水資源短缺,根據聯合國的調查,到了2030年更嚴重,全球可能有近一半人口的居住地,面臨水荒。水資源管理已經成為重大議題,政府也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把水資源項目納入。傳統水資源的來源,已經因應不了缺水危機,而台灣還有哪些穩定的水源可以取用?又可以透過甚麼方式開發水源呢? 施工單位從集水槽取出水,和礦泉水放在一起比較,看起來兩瓶一樣清澈,取出的水,是伏流水。 自來水公司南區工程處課長吳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前往視察高屏溪攔河堰伏流水設施,這裡供水量佔高雄地區每日用水量的七成,尤其伏流水設施每天可提供每天40萬噸,舒緩高雄水情。蘇貞昌說這次百年大旱是老天的考驗,超前部署才讓供水不如上次旱災這麼吃緊,但還是不能鬆懈。 行政院長蘇貞昌與經濟部長王美花等人,認真聽著水利署長賴建信介紹伏流水與地面水的差異,水情嚴峻,蘇貞昌視察高屏溪攔河堰上游的伏流水設施及清淤狀況,對於水情,雖認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