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規模8.8強震登史上第6大 為何海嘯高度低於各國預期?

俄羅斯強震 實測海嘯高度低於預估
這起地震發生後,位於震央附近的堪察加半島出現5公尺海嘯,並擴及太平洋周遭的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夏威夷、加拿大、澳洲等地。不過美國《科學人》雜誌稱,日本氣象廳原先估計海嘯最高可達3公尺,但最終實際浪高約為1.2公尺。
台灣昨(30)日發出的預警中,海嘯高度預估最高可能達1公尺,但實測最高海嘯波為蘭嶼的約12公分。不論日本或台灣以及其他各地區,海嘯規模與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以及日本311的9.1強震引發高達數十公尺的海嘯都相差甚遠。
《科學人》文章也提及,堪察加半島在1952年就曾發生規模9.0強震,由於其地理位置極易引發範圍廣泛、破壞力極強的海嘯,在當時不僅摧毀附近的俄羅斯城鎮,還同時對夏威夷造成巨大損壞。相比之下,此次地震造成的災害程度顯然較小。
為什麼這次強震引發的海嘯比較小?
BBC引述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地質構造學教授麥克尼爾(Lisa McNeill)指出,海嘯波的高度會受靠近海岸的海底地形,以及海浪抵達地區的陸地形狀影響。
倫敦大學學院地震科學家希克斯(Stephen Hicks)解釋,例如海灣地形就會放大海嘯波的高度,而當海嘯波遇上島嶼則可能發生「繞射」現象,也就是繞過島嶼、影響後方其他地區。
根據《科學人》文章,此次地震8.8的規模,也和規模達9.1的311地震等強震有很大差距,由於地震規模不是線性的,意即規模只要小幅上升,釋放的能量就會大幅增加。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規模9.1地震釋放的能量是這次地震的3倍。
《科學人》也分析,每次發生地震時,斷層滑動程度、滑動發生區域及與海溝距離的不同,都會影響海嘯的能量,「這次斷層破裂的位置和性質,剛好就只能產生這樣程度的海嘯。」
為什麼這次海嘯災情沒有過去嚴重?
即使海嘯相對較小,但地震測報中心指出,海嘯波高只要在0.3至1公尺高度,海邊的人車就可能被沖走。BBC分析,近年海嘯預警系統的發展,讓民眾得以及時撤離,也是避免重大傷亡的關鍵。
BBC報導指出,2004年印度洋規模9.3強震引發的南亞大海嘯,當時因為尚未建立預警系統,才導致許多人撤離不及,最終造成超過23萬人喪生。
希克斯則認為,目前技術在海嘯剛發生時仍難以即時估計浪高,而海嘯預警系統的模型對地震深度的估計也可能較保守,以確保民眾安全,這些因素都可能使實際震源深度比系統預計的更深,也會讓海嘯波的實際高度和預報高度相比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