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第3度發布海嘯警報 氣象署:實測蘭嶼最高12公分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爆發規模8.8強震,引發海嘯危機。氣象署發布台灣史上第3次海嘯警報,海巡署、海洋所也加緊疏散民眾與通知漁船,預警西南、東南部沿海最危險,波高恐達1公尺,不過後續氣象署實際測量,這回抵達台灣沿海的海嘯波,最高在蘭嶼的12公分。地震專家示警,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預估在千島海溝週邊的日本、美國、加拿大,不排除還有規模7以上的餘震。
長者揹著大包小包排隊搭上遊覽車,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爆發規模8.8強震影響,氣象署發布海嘯警報,台南七股區公所專程派遊覽車前往沿海鄰里安置居民。
金門成功地區捲起陣陣海浪,達到風速5級、浪高1.5公尺,海嘯在下午1時18分開始影響台灣,相關機關也一早加緊準備。
海巡署在岸邊加強部屬,勸離觀浪民眾,也特別前往港邊向漁船宣導海嘯警訊。另外,海洋所也請漁會通知海嘯狀況,請漁船主加固船隻,並請外海漁船注意風浪。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台灣東部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的區域,所以他對形成海嘯堆高的效果是不太容易的。」
根據氣象署海嘯警報,原先預估包含北部、東北、東部、海峽沿海,海嘯小於0.3公尺;至於東南、西南沿海可能會有0.3到1公尺高。而後續實際觀測結果,則是台東成功、小琉球、屏東東港則測得7公分,蘭嶼測得12公分,也在下午5時10分解除海嘯警報。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副教授王昱指出,「2025年地震破裂的區域,它跟1952年破裂的區域其實看來是相當的,所以它有可能是這個地方,大概每100年左右就會發生一個比較大的滑移事件。」
但這回地震規模達到8.8,主要錯動位置就是在千島海溝,過去在1952年也曾發生規模9的地震。而這回的威力,地震專家郭鎧紋更分析,威力達到8000顆原子彈,和921的46顆原子彈屬於不同量級,後續更要留意餘震。
地震專家郭鎧紋分析,「千島海溝是一個要防範的重點,另外一個就是阿留申海溝,在加拿大溫哥華那一帶,其實也是要注意。」
專家也提醒,台灣因為位處菲律賓海板塊,相對來說受到的牽連會較少,不過後續7級以上餘震,務必留意。
黃瑀喬/編輯